[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6884.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3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松;陈立;陈满松;刘小凤;何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欣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00;B01D46/02;B01D53/04;B01D53/78;B01D53/26;B01D53/48;B01D5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徐小淇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焚烧 尾气 集成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焚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脱硫塔、干法脱硫系统、湿法脱硫系统、干燥器、滤筒除尘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次级除尘装置和烟囱,所述脱硫塔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法脱硫系统与脱硫塔连接。本实用新型集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于一体的综合脱硫方式,配合辅脱硫装置进行湿法脱硫,较之单一脱硫方式脱硫更为充分,效果更佳,且将干燥器后置,能够对经湿法脱硫后的尾气进行干燥除湿,配合前置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滤筒除尘器,达到较好的前置除尘效果,有效避免活性炭吸附装置内部堵塞、板结,能够保证尾气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阶段危险废物焚烧从完全燃烧和常规尾气净化手段外,主要利用常规的活性炭粉末富集在布袋表面对对二噁英和重金属类物质进行吸附,降低其排放浓度,这一吸附过程是短暂,效率偏低。另有极少数危险废物焚烧厂在尾气净化系统的终端增加了活性炭的吸附装置,专门用于二噁英和重金属的吸附,但运行中多有问题。
常规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一般为立式或者卧式结构,进出口分别设置在两端,中间仓体中填充活性炭颗粒,危险废物焚烧尾气从进口处进入,经过活性炭层后,由于活性炭大表面积的吸附作用,将二噁英和重金属类物质吸附在活性炭的空隙中,吸附后干净尾气从颗粒之间排出,从而实现烟气净化的目的。
现阶段活性炭吸附装置试验装置较多,但是工程应用仍然较少,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案例就更少,就其根本原因是与危险废物焚烧尾气成分复杂、且尾气工况波动较大密切相关的。此类装置往往运行不长时间就会被焚烧尾气中的灰尘堵塞,并由于尾气中的水分、HCl等多种成分作用而进一步的板结,加之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活性炭的装料和卸料都存在很大的不便,而大大影响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维护和再生,最终导致这些装置和系统被废用。所以这些活性炭吸附装置缺点在于活性炭对于危险废物焚烧尾气的不适应和吸附装置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这些因素也极大的局限了危险废物焚烧烟气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中国专利CN201810261500.9公开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该装置包含烟气加热器、滤筒除尘器、活性焦吸附装置、烟囱、引风机、湿法脱酸系统、综合水泵、湿法脱酸系统旁通阀仪表用气总管、分气缸、除氧器、布袋除尘用气储罐、仪表用气储罐、一号通管、二号通管、三号通管、四号通管,湿法脱酸系统与综合水泵连接烟气加热器,烟气加热器再连接分气缸、除氧器、一号通管;使用时,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尾气经烟气加热器加热后,先后经过除尘过滤和活性焦净化装置吸附过滤后,绝大部分的二噁英类及重金属类都可以被吸附在活性焦颗粒内部的空隙中,净化的后的气体达标排放。但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其烟气加热器前置而湿法脱酸系统后置的结构设计,使通入滤筒除尘器及活性焦吸附装置内的尾气由于其中的水分作用而发生板结现象,且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的除硫效果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其烟气加热器前置而湿法脱酸系统后置的结构设计,使通入滤筒除尘器及活性焦吸附装置内的尾气由于其中的水分作用而发生板结现象,且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的除硫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欣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欣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6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