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邻近高铁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96572.5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7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廷新;熊大生;储团结;张燕;涂启柱;薛峰;王忠华;沈峥;谢凡;陈蒙;涂仁盼;程龙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刘恋;张颖玲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邻近 基坑 支护 结构 | ||
1.一种邻近高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位于高铁桥梁的下方或一侧,所述支护结构包括:
支护部,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周围,且至少部分位于稳定地层中;
围护部,连接在所述支护部之间,与所述支护部形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以及
加强部,设置在基坑中且贴邻所述支护部,所述加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基坑底部以下,对所述支护部和土体进行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
第一搅拌桩;以及
旋喷桩,形成在所述第一搅拌桩与所述支护部之间,与所述第一搅拌桩以及所述支护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搅拌桩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包括布有第一搅拌桩的布桩区以及没有布有第一搅拌桩的非布桩区,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非布桩区,每个所述非布桩区为矩形,每个所述非布桩区的宽度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非布桩区的净间距为2m~4m,所述非布桩区与所述支护部的距离为3m~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部包括:
支护桩,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周围与所述加强部贴邻,且至少部分位于稳定地层中;以及
隔离桩,设置在桥梁桩基以及所述支护桩之间,所述围护部至少连接所述支护桩与所述隔离桩,对所述桥梁桩基起保护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部还包括第二搅拌桩,设置在所述支护桩靠近所述隔离桩一侧并贴邻所述支护桩,且所述第二搅拌桩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基坑底部以下的不透水地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坑长度方向距离桥梁承台大于等于10m的范围内设置有所述隔离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桩与所述桥梁桩基间距大于等于六倍的所述桥梁桩基桩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部包括:
冠梁,连接在所述支护部的顶部;
连接梁,连接在所述支护桩以及所述隔离桩上的所述冠梁之间;以及
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上,与所述支护部形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部还包括至少一排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在所述基坑两侧的所述支护桩上,为所述支护结构提供支撑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杆;
伺服支撑轴力系统,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以及
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伺服支撑轴力系统上,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护桩上,将所述支撑杆连接在所述基坑两侧的所述支护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65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翻转、防过载的传感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腐性质的金属防护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