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ARM的汽车智能指纹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0722.3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3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孙振伟;尹彦超;李知航;李博洋;杨鹏远;李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85/00 | 分类号: | E05B85/00;E05B81/06;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m 汽车 智能 指纹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ARM的汽车智能指纹锁装置,包括把手壳、固定块和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把手壳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块,所述把手壳一端设置有所述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把手壳远离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一侧设置有弹性连杆块,所述弹性连杆块一侧设置有锁芯。指纹识别模块、ARM芯片、蓄电池和存储模块的设置,使得汽车钥匙在忘带丢失和遗落车内时,通过指纹识别开启门锁,同时解决钥匙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车门的开启不受影响,便于实际使用,保护盖、转动轴和旋转电机的设置,使得智能汽车门锁装置可以对钥匙孔位置进行遮挡保护,进而使得钥匙孔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不会受到损坏,保证钥匙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ARM的汽车智能指纹锁装置。
背景技术
ARM单片机是以ARM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单片微型计算机,是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兴产物。现有的汽车智能门锁越来越智能,为驾驶人员提供非常多的便利。传统汽车钥匙有着忘带丢失、遗落车内、携带不便等问题,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此问题应得到解决。智能汽车指纹锁装置便是良好的解决方案不仅可带来更大的便利还可提升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钥匙有着忘带丢失、遗落车内、携带不便等问题,影响车门的开启,不便于实际使用,同时,现有的智能汽车门锁装置缺少对钥匙孔位置进行遮挡保护的装置,进而使得钥匙孔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受到损坏,影响钥匙的使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ARM的汽车智能指纹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基于ARM的汽车智能指纹锁装置,包括把手壳、固定块和指纹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壳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块,所述把手壳一端设置有所述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把手壳远离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一侧设置有弹性连杆块,所述弹性连杆块一侧设置有锁芯,所述锁芯内设置有锁芯孔,所述锁芯孔外侧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一侧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
所述旋转电机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存储模块,所述固定块内侧一体成型有容置腔,所述固定块一端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连杆孔。
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弹性连杆块一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连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设置有ARM芯片。
所述ARM芯片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卡扣连接在所述把手壳侧壁开槽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把手壳均为高强度塑料制成。
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弹性连杆块通过所述连孔连接,所述锁芯与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保护盖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
所述蓄电池与所述ARM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ARM芯片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指纹识别模块、ARM芯片、蓄电池和存储模块的设置,使得汽车钥匙在忘带丢失和遗落车内时,通过指纹识别开启门锁,同时解决钥匙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车门的开启不受影响,便于实际使用;
2、保护盖、转动轴和旋转电机的设置,使得智能汽车门锁装置可以对钥匙孔位置进行遮挡保护,进而使得钥匙孔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不会受到损坏,保证钥匙的正常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0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选煤厂用浮选加料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