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于BIM数据采集的地铁基坑堵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9224.7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1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温淑荔;王雷;李为为;李凯;朱男;刘畅;祁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6 | 分类号: | E02D19/16;E02D31/02;E02D29/16;E21D11/38;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bim 数据 采集 地铁 基坑 堵漏 装置 | ||
一种方便于BIM数据采集的地铁基坑堵漏装置,包括基座方板,观察管及导流管,其中基座方板通过膨胀螺栓固接在基坑侧墙上,基座方板的中部制出有连接孔,基座方板的一侧壁上密封固装有轴向连通连接孔的观察管,基座方板的另一侧壁上复合粘接有橡胶密封圈,且位于橡胶密封圈外周处的基座方板与基坑侧墙的间隙内填充有高强砂浆密封层。该堵漏装置将传统的地铁基坑侧壁堵漏装置与新兴技术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有机结合,便于观测堵漏装置内部液位以及便于控制漏点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方便于BIM数据采集的地铁基坑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围护结构是地下隐蔽工程,基坑渗漏水会对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及时对渗漏水位置进行堵漏处理。另外在渗漏过程中,如果发生涌砂现象,砂土跟随涌水一起涌出,会造成基坑的破坏,这种情况下的堵漏工作更加紧急、复杂。
故基坑侧墙的堵漏装置尤为重要,而现有技术中的地铁侧墙堵漏装置多将漏点漏液减压引流排出,而当前地铁施工多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构建地铁全段的建筑信息化模型,其要求要对地铁基坑侧壁漏点进行标记、漏液量及漏液压力的生命周期监测。
通过公开专利检索,发现如下专利方案与本方案近似:
一种基坑支护钢管斜撑穿底板和地下室外墙的止水措施(CN210395371U)一种基坑支护钢管斜撑穿底板和地下室外墙的止水措施,包括外墙与地板,地板中开设有基坑,且基坑中连接有钢管,钢管远离基坑的一端贯穿外墙并固定连接有自密实混凝土。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地下室外墙与地板之间倾斜连接钢管,一方面,通过在钢管外壁上连接止水翼环,同时在钢管内部焊接椭圆钢板,以提供第一道止水防护;另一方面,通过在钢管贯穿外墙的一端上连接自密实混凝土,不仅可为外墙提供限位支撑,也可对外墙提供第二道止水防护;兼顾了钢管斜撑内部和外部止水措施,同时又保障了混凝土结构强度,可在保障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止水,防止地下室结构出现渗漏隐患。
经分析,上述公开专利的堵漏结构与本申请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其为封闭状态,不便于其内部漏液量及漏液压力的检测,亦不便于BIM的数据采集,因此不影响本申请的新颖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便于BIM数据采集的地铁基坑堵漏装置,该堵漏装置将传统的地铁基坑侧壁堵漏装置与新兴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化模型有机结合,便于观测堵漏装置内部液位以及便于控制漏点压力。
一种方便于BIM数据采集的地铁基坑堵漏装置,包括基座方板,观察管及导流管,其中基座方板通过膨胀螺栓固接在基坑侧墙上,基座方板的中部制出有连接孔,基座方板的一侧壁上密封固装有轴向连通连接孔的观察管,基座方板的另一侧壁上复合粘接有橡胶密封圈,且位于橡胶密封圈外周处的基座方板与基坑侧墙的间隙内填充有高强砂浆密封层。
而且,导流管的进液端穿透观察管侧壁并向观察管内延伸,导流管的进液端头上连接有过滤气石,且导流管位于观察管外部的一段上连通设置有溢流阀。
而且,观察管的一端与连接孔外周的基座方板侧壁焊接固装,观察管的另一端螺纹且密封连接有观察封盖。
而且,观察封盖的中部同轴并密封固装有透明视窗,该透明视窗上标记有显示观察管内水深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9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