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粗料厨余垃圾大规模环保制生态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6585.6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2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代娟;彭子竹;章运超;闵凤阳;江熙;何苗;何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4/60 | 分类号: | A01G24/60;C05F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龚杰奇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料厨余 垃圾 大规模 环保 生态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粗料厨余垃圾大规模环保制生态土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有:进料盘,所述进料盘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进料盘的下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进料盘底面贴设有第一加热装置;粉碎筒,所述粉碎筒传动连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粉碎筒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对接,所述粉碎筒的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粉碎筒内壁交错设有多块粉碎刀片,所述粉碎筒筒壁上设有第二加热装置;对辊粉碎装置,所述对辊粉碎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和两对辊,两对辊转动设置在设备主体上,两对辊辊面贴合且传动相连,至少一对辊和第一驱动元件传动相连。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垃圾固废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料厨余垃圾大规模环保制生态土设备。
背景技术
餐厨废弃物是城市固体垃圾中有机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品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类、鱼刺等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基本理化特点是高水分(约80%~85%)和高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多,含氮、磷、钾、钙及各种微量元素,并且油脂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有机垃圾。为了建设绿色环保的环境,如何有效的处理厨余垃圾是一件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现有技术中,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式主要有饲料化、产能供电、堆肥、厌氧消化产沼气、厌氧发酵产氢、制作生物柴油、生产生物降解塑料和生产生物农药等方式。其中的堆肥技术是将餐厨废弃物堆积在地面或置于某种发酵装置中,利用微生物将餐厨废弃物中易降解有机物逐步降解,最终形成稳定的腐殖质。餐厨废弃物在堆肥后的产品既是土壤改良剂,也是优质肥料。目前堆肥化技术主要有:好氧堆肥和蚯蚓堆肥。
好氧堆肥技术是一种将传统好氧堆肥技术与外加生物菌种强化作用结合起来的堆肥技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显示厨余垃圾与菌糠混合好氧堆肥时升温速度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含水率和有机质下降明显,且散发臭气少,一次堆肥后发芽率高,基本实现腐熟。通风量对堆料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并通过实验寻求到较适宜的通风量。初始温度为40℃时,能最有效地加快堆料分解时间,缩短堆腐时间,并满足堆肥产品无害化要求。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维护方便、产品可作复合肥等优点。缺点是有机肥料质量受餐厨垃圾成分的影响很大,且耗能较大,操作过程较复杂等。另外,餐厨垃圾的高含量油脂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制约了好氧堆肥工艺的处理效果。
蚯蚓堆肥是指在好氧堆肥的基础上投入蚯蚓,利用蚯蚓自身丰富的酶系统,将厨余垃圾有机质转化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加速堆肥的稳定化过程。蚯蚓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吞食大量有机物质,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中生物化学作用促进有机质分解转化。蚯蚓堆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不仅能处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可获得高效、稳定的有机肥料。另外,由于蚯蚓具有积累重金属的作用,蚯蚓活动能够改变重金属形态、减少堆肥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堆肥的缺点是蚯蚓对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合适的温度、PH、湿度及通风程度,且使用蚯蚓堆肥的周期较长。
因此,只有不断总结厨余垃圾资源化工程的实际运行经验,研发新的处理技术,减少厨余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真正实现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实现环境友好和再循环,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大批量垃圾制备土壤的设备,结构复杂,能耗高,工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种粗料厨余垃圾大规模环保制生态土设备,能够将厨余垃圾制备成土壤,制备成的土壤粒径模拟了原状土壤,可直接用于种植农作物或岸坡的生态用土,有利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同时,厨余垃圾中的高含量油脂、水分也在烘干、制成颗粒的过程中逐渐去除,制备的生态土壤不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能耗低,操作简单。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6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型钢螺栓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制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