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4564.0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6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金维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3;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外壳,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内部线路板维修不便的问题。本电机控制器的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控制板,另一端设有底盖,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两侧具有侧板,一侧侧板上凸起形成卡头,另一侧侧板上凹陷形成凹槽,上壳体两侧侧板上凸起形成凸起部一,上壳体底部两侧凸起形成凸起部二,凸起部一与凸起部二之间形成固定孔一,下壳体两侧侧板上凸起形成凸起部三,下壳体底部两侧凸起形成凸起部四,凸起部三与凸起部四之间形成固定孔四,上壳体与下壳体两侧侧板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且卡槽贯穿侧板两端。本电机控制器的外壳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外壳。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在现今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装置,它能够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
对电机进行控制的办法有很多种,一种是直接断开电源,使电机直接失去驱动的能量,从而被迫停止,还有一种是在电机上安装控制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源的通断,使电机进行运转或停止,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在电机内集成大量的电路并进行编程,在电机上安装一个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能够进行调速、定时启停等各种功能。
目前市面上的电机控制器内都会搭载一块线路板与若干连接线,通过连接线与电机内部装置进行连接,由于控制器较为精密,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故障,需要人们对内部线路进行拆卸维修,为保证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现有的控制壳体一般一体式的较多,或者在呈筒状的壳体一端加装筒盖,但由于线路板上的线路冗杂且繁多,上述安装方式的壳体拆卸过程中需要极为小心,避免损坏线路板,拆开后再将线路板慢慢移出对线路板上的故障位置进行检测修复,拆装过程中,拆除线路板速度过快或拉拽过于用力可能会导致一些正常线路被扯断,拆卸维修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外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线路板拆装维修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控制板,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控制板通过紧固件拧紧固定,所述壳体与底盖通过紧固件拧紧固定,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包括两块侧板,其中一个侧板上凸起形成卡头,另一个侧板上凹陷形成凹槽,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能通过卡头与凹槽相互插接的方式固定。
本电机控制器的外壳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安装有控制板,控制器内部安装的线路板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板进行连接,使用者能够通过控制板对电机进行控制,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的两侧具有侧板,上壳体与下壳体其中一侧侧板端部凸起形成卡头,上壳体的另一侧侧板端部凹陷形成凹槽,下壳体的两侧具有侧板,下壳体其中一侧侧板端部凸起形成卡头,下壳体的另一侧侧板端部凹陷形成凹槽,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头与凹槽进行相互插接,壳体一端的控制板与另一端的底盖都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内部线路板发生故障时,将两端的紧固件拧出,检修人员便能够提起上壳体使卡头与凹槽分离,便能够对壳体内部的线路板进行维修或者拆卸更换,保证线路板维修更方便。
在上述的电机控制器的外壳中,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其中一侧的侧板高度高于另一侧的侧板,高度较高的侧板一侧边缘凸起形成卡头,较矮的侧板一侧边缘凹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卡头与凹槽延伸至侧板的两端。
上壳体与下壳体中,其中一侧的侧板高度要高于另一侧的侧板,使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插接固定时,其基准不在同一平面,保证插接更加牢固,且卡头与凹槽延伸至侧板的两端,增大了插接的面积,进一步保证上壳体与下壳体插接更加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金维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金维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4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