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3662.2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8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立荣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3/14 | 分类号: | B25B23/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佳斐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扳手 输出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其本体顶端中央有开口,底端设垫片。上齿设于本体开口下方,中央有与本体开口对应的通孔及底部有多个齿牙,每一齿牙夹角为10°~90°。驱动轴顶端中央有固定孔,其内设限止柱,螺栓穿设上齿通孔并螺锁于驱动轴的固定孔内同时抵于限止柱。驱动轴上端壁面有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轨,下端有驱动部。下齿设于驱动轴,并有多个齿牙与上齿啮合,且下齿内壁面有与第一导轨对应的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轨,并于下端设挡片。上齿每一齿牙的齿顶左侧及下齿每一齿牙的齿顶右侧分别有倒角。滚珠设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间。弹性元件套设于驱动轴外,其顶端抵顶于下齿,底端抵于垫片。压力环螺锁于本体底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扭力扳手,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物品会利用各种螺丝螺帽来相互固定,当使用者透过扳手及套筒进行螺丝与螺帽固定时,早期需凭借自我感觉来判断是否锁固。但不同材质间的锁固或是不同材质的螺丝所能承受的扭力皆不尽相同,当使用者的判断有误差时,常常容易因为应力太大而造成锁固件崩坏,亦或是未确实锁紧。
因此,发展出可设定扭力值的扭力扳手。传统响声式扭力扳手利用扭力大于压缩弹簧后脱开的机制来达到扭力值设定,而跳脱的瞬间虽然有敲击本体内壁的声音提醒使用者应立即停止施力,否则扭力将继续施加在螺锁物件上;然而,就算使用者于听到响声时即马上停止转动施力仍还是会有时间落差,且无法得知此段时间所施加的扭力值。此外,传统响声式扳手仅能以手动施力,无法使用气动或是电动驱动。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645944号专利「扭力扳手」一案中,其跳脱机构包含连动片与二滚动件,以传动杆及推顶组件分别连结于连动片的两端而形成连杆机构。二滚动件枢设于推顶组件且滚抵于该套管的内壁,当施力达到预设的扭力值时,传动杆的敲击部会敲击该套管的内壁,进而透过连动片带动推顶组件向后移动而挤压弹性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用于扭力扳手,可精准控制扭力,并自动跳脱的扭力调整机构。利用下齿与驱动轴间具滚珠轴承的设计,使得达到预设扭力值后,下齿跳脱与上齿啮合转而相对于驱动轴上下位移时的摩擦力趋近于零,进而可将上齿与下齿间的啮合力直接换算为扭力值,来达到扭力设定的精准度,并且自动跳脱施给螺锁件的扭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扳手的扭力调整机构除了以手动施力外,也可利用气动或电动驱动,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种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包含本体、上齿、驱动轴、螺栓、下齿、多个滚珠、弹性元件以及压力环。本体其纵剖面呈ㄇ型,本体顶端中央具有开口,底端装设垫片。上齿固设于本体的开口下方,上齿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多个齿牙,通孔与本体的开口对应,其中每一齿牙夹角为10°~90°,且每一齿牙的齿顶左侧具有倒角。驱动轴顶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装设限止柱,且驱动轴上端壁面具有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轨,下端具有驱动部。螺栓穿设上齿的通孔并螺锁于驱动轴的固定孔内同时抵于固定孔内的限止柱,以将驱动轴与上齿作可相互自由转动的结合。下齿套设于驱动轴,并具有多个齿牙与上齿啮合,且下齿的每一齿牙的齿顶右侧具有倒角,其中下齿内壁面具有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轨,用以对应于驱动轴的第一导轨,并于第二导轨下端装设挡片。滚珠装设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间,借此使下齿可相对于驱动轴上下位移。弹性元件套设于驱动轴外,且弹性元件的顶端抵顶于下齿,底端则抵于垫片,并以压力环螺锁于本体底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更包含上驱动部固设于本体顶端。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中上驱动部与本体为一体成型。
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其中垫片与压力环间装设多个钢珠。
依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其中本体外表面设有握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立荣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超立荣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3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