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65393.5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1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甘立军;曹勇;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0;A61L29/08;A61L29/10;A61L29/14;A61L2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全旺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助 吸收 钙化 组织 棘突球囊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管体、棘突球囊本体和螺旋尖端,所述针座通过管体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的远端,所述管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针座为带有鲁尔接头的连接座;所述棘突球囊本体包括球囊、棘突条和网状渗透膜,所述网状渗透膜包覆在球囊的表面,所述网状渗透膜用于回收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并降低钙化再次形成的概率;作为球囊的支撑体,所述棘突条均匀分布且与球囊纵向熔合;所述螺旋尖端包括三角体和尖端管,其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反应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钙化血管僵硬性增加,顺应性降低,导致心肌缺血、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血管钙化是由于高钙磷环境以及局部或全身矿化诱导子上调、抑制子下调所导致的骨特异性羟基磷灰石结晶主动沉积在血管壁的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血管壁矿化防御机制被耗竭,平滑肌细胞等间叶细胞丢失原有表型而获得成骨表型,释放矿化脂质小泡。血管壁内膜、中膜或主动脉瓣膜就可能形成异位钙化。球囊导管扩张术是对心血管狭窄病变中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而球囊导管扩张术在钙化病变手术中会出现不能完全穿过病变位置或球囊滑脱的现象,导致手术失败率很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球囊,切割球囊是将金属片纵向安装在球囊表面,在达到钙化病变位置后用刀片对钙化组织进行割裂以扩张球囊穿过的通路,但是切割球囊整体较长较硬不易弯曲,不能顺畅的在血管内伸出及回撤,对血管损伤有较大的风险。
此外,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棘突球囊,将切割球囊的金属刀片更换为材质有柔性的尼龙或与球囊管材一致的材质,棘突端面呈现三角形、梯形或锯齿状。在球囊纵向上包裹折叠,在穿过病变组织时撑开球囊以获得更高的支撑力。但该技术对中重度钙化病变作用较小,且斑块破裂后的钙化组织容易形成二次狭窄。
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回收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并降低钙化再次形成概率的棘突球囊导管以应用于钙化病变的冠状动脉治疗中,解决球囊导管穿过病变造成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而导致血栓形成或二次狭窄的技术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所述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4、管体3、棘突球囊本体2和螺旋尖端1,所述针座4通过管体3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1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远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3包括内层管32和外层管31;
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包括球囊21、棘突条22和网状渗透膜23,所述网状渗透膜23包覆在球囊21的表面,所述棘突条22作为球囊21的支撑体;
所述螺旋尖端1包括三角体11和尖端管,其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尖端管为三层聚乙烯合成管材。
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为含有微小孔径的网格状膜,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厚度为0.3mm-0.5mm。
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材质为乙烯聚合物,其依靠分子间的吸力使斑块破裂脱落的微小钙化组织粘在网格状膜的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涂覆有抑制钙化形成的焦磷酸盐或者双磷酸盐。
优选的,所述球囊21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尼龙、PEBAX或者其他弹性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三角体11的材质为尼龙、pebax、聚乙烯或者聚丙烯,且所述三角体11的材质较球囊21的材质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65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注塑机的旋转水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光伏充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