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氧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9629.4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4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喜;孟丽;段慧杰;赵晴晴;李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氧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氧连接装置,吸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气切套管及吸氧管,吸氧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及缺口片,连接管具有内壁及外壁,内壁与外壁相对,缺口片具有缺口,缺口片设置于连接管的内壁,其中,气切套管与缺口片连接,气切套管与缺口片的缺口卡合,吸氧管与连接管连接,吸氧连接装置使气切套管与吸氧管连接。如此,吸氧连接装置的固定效果更佳且能够避免漏气而导致的治疗不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接金属气切套管与吸氧球囊的吸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外伤术后多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丧失,痰液较多,无法自主咳出,肺部感染风险较高,多行气管切开管理呼吸道,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高压氧吸氧过程中,分为二级供氧(无需呼吸球囊,吸氧管路直接连接,吸有氧气,不吸则没有氧气),适合意识清醒,活动耐力较好的病人;一级供氧(呼吸球囊连接吸氧装置,持续供氧)适用于气管切开,昏迷,意识不清,活动无耐力的病人。一级供氧无气管切开的病人使用面罩连接呼吸球囊吸氧,有气管切开的病人使用呼吸回路连接呼吸球囊,气管切开的病人有塑料气管切开和金属气管切开,呼吸回路连接塑料气切套管相匹配,却与金属气切不匹配,故病人换为金属气切套管高压氧治疗时是由陪护予以全程手扶呼吸回路,因不匹配,吸氧时因漏气达不到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氧舱内氧浓度增加,存在安全隐患,患者满意度降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吸氧连接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氧连接装置,其固定效果更佳且能够避免漏气而导致的治疗不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气切套管及吸氧管,其特征在于,该吸氧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具有内壁及外壁,该内壁与该外壁相对;以及缺口片,具有缺口,该缺口片设置于该内壁;其中,该气切套管与该缺口片连接,该气切套管与该缺口卡合,该吸氧管与该连接管连接,使该气切套管与该吸氧管连接。
较佳的,该连接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该缺口片位于该连接管的第一端,该吸氧管与该连接管的该第二端连接。
较佳的,还包括橡胶圈,该橡胶圈设置于该第一端,该气切套管设置于该橡胶圈使该气切套管与该连接管连接。
较佳的,该缺口片具有内表面及外表面,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相对,该缺口片的该外表面贴附于该连接管的该内壁。
较佳的,该气切套管具有凸出部,当该气切套管与该缺口片连接时,该凸出部与该缺口卡合。
较佳的,该缺口片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相对,自该第三端至该第四端断开形成该缺口。
较佳的,该缺口片具有第一外径,该连接管具有第一内径,该第一外径与该第一内径相等。
较佳的,该缺口片具有第二内径,该气切套管具有第二外径,该第二内径与该第二外径相等。
较佳的,该缺口片为钛金属片。
较佳的,该连接管为塑料连接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氧连接装置,吸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气切套管及吸氧管,吸氧连接装置通过缺口片设置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氧管连接,缺口片的缺口与气切套管卡合连接,如此,避免人工手扶吸氧管,使得吸氧连接装置的固定效果更佳且能够避免漏气而导致的治疗不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氧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氧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9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箱包自动吸塑成型装置
- 下一篇:可分离式药物不良反应急救护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