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3911.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0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凌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李家恒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四肢 束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自动调节器;所述自动调节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自动调节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带体穿过所述壳体与弹性件连接;所述自动调节器设有固定件,用以控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调节约束部位的松紧程度,也能容易观察出约束部位是否发生肿胀,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
背景技术
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临床上需要采用固定带或约束带将病人的四肢进行固定约束。目前,医护人员主要采用绳带进行约束固定,其虽然具有很高的约束效果,但是约束固定过程中易勒伤患者肢体,舒适度差,而绳带绑定不紧时,固定效果差,而且采用绑绳长时间约束病人时,皮肤易坏死或受损,因此,约束过程中还需定时观察患者约束部位是否发生皮肤坏死肿胀,是否出现约束过紧或固定部位松弛,固定不牢固等情况。而医护人员观察约束部位是否发生肿胀情况时,微小程度的肿胀,医护人员难以发觉,且发现固定部位肿胀后还需医护人员将约束部位加开后重新固定,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带约束时,皮肤肿胀问题难以发现并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自动调节器;所述自动调节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自动调节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带体穿过所述壳体与弹性件连接;所述自动调节器设有固定件,用以控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当然也可为橡筋、松紧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活动销,所述自动调节器的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活动销可通过所述开口穿进壳体内控制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夹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软质层。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的材质为棉花或软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节器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垫。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扣,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锁扣通过穿过所述通孔以控制约束带套住或松开病人四肢。
与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约束带上设置自动调节器、刻度以及固定件,使用时,用固定件固定自动调节器中的弹性件,防止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再采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四肢,约束完成后松开固定件。约束过程中,若患者约束部位发生肿胀,弹性件则被拉伸,其能自动调节约束部位的大小,且弹簧被拉伸后,约束带上的刻度与自动调节器的距离会变大,医护人员能明显的观察出约束部位是否发生肿胀,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调节约束部位的松紧程度,能容易观察出约束部位是否肿胀,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四肢约束带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带体、2-第二带体、3-自动调节器、4-壳体、5-弹性件、51-松紧带、6-固定件、61-夹扣、7-开口、8-刻度、9-软质层、10-防护垫、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3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部设有减震缓冲结构的空气压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感应梭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