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7943.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煜;刘永山;蒋武;黄礼富;肖楠;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兵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1/12 | 分类号: | F41H11/12;F41H13/00;F41G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激光 瞄准 发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包括:中心连接器,所述中心连接器包括第一导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第一导轨底部,所述夹持部的中间开设有定位孔;激光准直器,所述激光准直器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云台,所述云台与夹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瞄准镜,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通过在第一导轨上安装瞄准镜,在第一导轨下方安装激光准直器,实现靶目标处激光准直器、可见光指示、视觉瞄具三者的交汇,从而实现瞄准,大大提高了瞄准精度。并且第一导轨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不同的辅助瞄准设备,可扩展性强。此外在夹持部的底部设置有云台,整个瞄准装置可以通过云台实现360度的转向调节,灵活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激光排爆装置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排爆的主要原理是将光纤激光器产生的高能激光束辐照到排爆目标上(如地雷),激光束一方面与排爆目标表面壳体相互作用,烧蚀或解体其壳体;另—方面通过壳吸收传导的热量加热排爆目标内部炸药,引起炸药的温升、热分解、爆燃甚至爆轰等,两个方面交织作用,最终引起地雷的失效。
作为一种远距离无接触式排爆方式,激光排爆对比传统的排爆方式,其优点主要有:1、激光排爆工作距离较远,一般可在数百米外完成排爆工作;2、激光排爆可以排除一般的地雷、智能地雷、各类炮弹及炸弹等多种目标;3、激光排爆不需要使用爆炸物即可完成排爆工作,故而附带损伤较小,排爆的成本较传统方法低;4、激光排爆装置可较为方便地安装在各类地面车辆平台上,其使用的灵活性较强。
目前的光纤激光器的瞄准装置通常都是采用单一的瞄准镜或者人眼直接进行瞄准,瞄准精度低,此外目前的激光发射装置通常只能够水平或者垂直移动,无法实现360度的精确转向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能够进行转向调节,并且瞄准精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包括:
中心连接器,所述中心连接器包括第一导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第一导轨底部,所述夹持部的中间开设有定位孔;激光准直器,所述激光准直器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云台,所述云台与夹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瞄准镜,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激光准直瞄准发射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导轨上安装瞄准镜,在第一导轨下方安装激光准直器,实现靶目标处激光准直器、视觉瞄具二者的交汇,从而实现瞄准,大大提高了瞄准精度。并且第一导轨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不同的辅助瞄准设备,可扩展性强。此外在夹持部的底部设置有云台,整个瞄准装置可以通过云台实现360度的转向调节,灵活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相机,所述相机安装在所述瞄准镜后端的第一导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相机为CCD或CMOS。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部为环形卡箍,所述环形卡箍的定位孔内壁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激光准直器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卡槽配合使激光准直器固定在所述环形卡箍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云台与第二导轨可拆卸固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三导轨以用于安装侧边挂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瞄准镜的上方还设置有出光指示灯,以用于显示激光发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为皮卡汀尼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轨为皮卡汀尼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兵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兵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7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