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8646.3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5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刚;王杰;丁云龙;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1/112 | 分类号: | B24B31/112;B24B31/12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轴承 表面 磁力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研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此底座上的夹具,设置在此夹具下方的收集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装置,旋转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带有导轨的架体,设置在此架体上的升降电机,与此升降电机相连接的丝杠,旋转装置包括与丝杠螺纹连接的壳体,设置在此壳体上的旋转电机,与此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行星轮组,与此行星轮组相连接的数个电磁铁。本实用新型利用磁粒研磨工艺的特性,使磁性磨粒很好的依附在小口径工件的内表面,研磨轴承内表面过程中不受轴承内圈口径大小的影响,且磁粒研磨可实现柔性加工;采用电磁铁,可以提供较强的磁力,即提高了研磨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研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制造的工艺流程一般是锻造、退火、车削、热处理、磨削、装配。其中磨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1)使套圈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2)为轴承装配提供合格的套圈;(3)去除表面缺陷,比如毛刺。
目前轴承内表面的磨削常用采用砂轮磨削,但因为砂轮硬度较高,砂粒在加工中不易脱落,反复磨削后造成烧伤情况。而人工打磨,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研磨效率低下;砂轮磨削和人工打磨的共同缺点是难以加工小口径的轴承内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有效加工轴承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此底座上的夹具,设置在此夹具下方的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升降装置,与此升降装置螺纹连接的旋转装置,
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带有导轨的架体,设置在此架体上的升降电机,与此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丝杠,此丝杠竖直设置,
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与所述的丝杠螺纹连接的壳体,设置在此壳体上的旋转电机,与此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行星轮组,与此行星轮组相连接的数个电磁铁,所述的壳体与所述架体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数个电磁铁竖直设置。
所述的收集装置内设有永磁铁。
所述的电磁铁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的行星轮组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轴承内表面的磁力加工装置,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对轴承内表面难于磨削的缺点,利用磁粒研磨工艺中的磁铁提供的磁场线可以穿透工件去吸引磁性磨粒的特性,使磁性磨粒很好的依附在小口径工件的内表面,研磨轴承内表面过程中不受轴承内圈口径大小的影响,且磁粒研磨可实现柔性加工;微量切削,在保证表面质量的情况下不影响工件的其它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铁,可以提供较强的磁力,即提高了研磨压力;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研磨多个工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力研磨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8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