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吻合夹释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9454.6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钦佩;吴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伟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0 | 分类号: | A61B1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一创联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52 | 代理人: | 杨玉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吻合 释放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吻合夹释放机构,包括释放本体、释放扣以及牵拉线,所述释放扣套设于所述释放本体并扣设到所述释放本体中段、且所述释放扣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释放本体的最大外径,所述牵拉线贯穿所述释放本体两端上侧壁、并贯穿所述释放扣,通过牵拉所述牵拉线、使所述释放扣从所述释放本体中段移动到所述释放本体上端,从而释放吻合夹;牵拉线贯穿于释放本体两端、且对称设置,并且吻合夹环形贴合于所述释放扣上,从而使释放本体释放吻合夹时、对吻合夹均匀施力;释放扣的外径小于等于释放本体的最大外径,确保释放机构的最大外径,使得所述释放机构随内镜镜头进入患者体内时、不会因太大外径而使患者感到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吻合夹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内镜医生面临的内窥镜微创手术三大问题是出血、穿孔、瘘,目前内镜缝合装置(OTSC)对于大创面和穿孔等有很好的闭合作用,它是通过将OTSC吻合夹装在OTSC施夹帽上,OTSC吻合夹一端通过一根拉线与OTSC手轮连接,OTSC施夹帽随内窥镜的镜头一起进入到患者体内,OTSC手轮处于患者体外,当医生用OTSC吻合夹来闭合穿孔或创面时,只需操作OTSC手轮使线拉紧,而让OTSC吻合夹离开OTSC施夹帽,OTSC施夹帽再随镜头一起离开患者体内;OTSC施夹帽是需要从微创手术的孔进入的体内的,而目前的OTSC施夹帽是通过单边挂耳拉扣拉线的,这样的OTSC施夹帽的直径就需要包含挂耳的厚度尺寸,OTSC施夹帽的整体直径很大,而且单边挂耳使医生在患者体外牵拉OTSC吻合夹时,OTSC吻合夹的受力不均,容易使OTSC吻合夹弹跳而夹持到别的位置而非需求的穿孔位置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吻合夹释放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吻合夹释放机构,包括释放本体、释放扣以及牵拉线,所述释放扣套设于所述释放本体并扣设到所述释放本体中段、且所述释放扣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释放本体的最大外径,所述牵拉线贯穿所述释放本体两端上侧壁、并贯穿所述释放扣,通过牵拉所述牵拉线、使所述释放扣从所述释放本体中段移动到所述释放本体上端,从而释放吻合夹。
优选的,所述释放本体由上而下包括第一环形面、第二环形面以及第三环形面,所述第一环形面延伸到所述释放本体中段,所述释放扣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面上,所述第二环形面与所述第三环形面通过斜面顺延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面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引导条,所述释放扣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引导条相对应的引导槽。
优选的,所述引导条的个数至少包括一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引导条的个数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释放本体具有一上下贯通的腔体,所述第一环形面上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腔体的若干个第一牵拉孔,所述释放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牵拉孔相对应的第二牵拉孔,所述牵拉线贯穿所述第二牵拉孔与所述第一牵拉孔、并延伸出所述腔体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拉孔至少包括两个,两所述第一牵拉孔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牵拉耳,所述牵拉耳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中心线一侧;每一所述牵拉耳上设置一第三牵拉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面,所述第二环形面的外径与所述释放扣外径相近。
优选的,所述释放扣的上表面与所述吻合夹的外形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牵拉线的长度至少为1m以上,所述牵拉线靠近所述第二牵拉孔一端设置一限定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伟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伟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9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蜜桶残留蜂蜜脱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体土壤固化剂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