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6097.5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4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田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中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13 | 分类号: | H01R13/713;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李成骏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保护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插脚组件、锁扣线圈组件、脱扣架、左静触片、右静触片、复位按钮及电路板;其特点是还包括左动触片结构、右动触片结构、压臂、锁扣连杆及插脚垫;所述左动触片结构包括左安装位)、左横向弹片及左动触点,所述右动触片结构包括右安装位、右横向弹片及右动触点,在压臂的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称的承担臂,在压臂上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联动轴,所述插脚垫包括限位框、丁字形限位柱及限位垫;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配合关系少,材料材质没特殊要求,装配容易,性能稳定,且能够实现缺相保护的功能,还能够达到动静触点的开距大于等于3mm,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复位按钮、弹簧、电路板、脱扣架、拐把形压杆、压臂、锁扣线圈组件、左动触片、左动触点、右动触片、右动触点、左静触点及右静触点;脱扣架通过左右两个静触点的铆钉和左右动触片一端的两个铆钉铆装在电路板上,锁扣线圈组件位于脱扣架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左动触片及右动触片的一端均铆接在脱扣架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左动触片的另一端的左动触点与压臂的左承担臂铆接在一起,在所述右动触片的另一端的右动触点与压臂的右承担臂铆接在一起,所述左静触点及右静触点分别穿过脱扣架上的定位孔铆接在电路板上,并分别与右动触点及左动触点对应;在所述压臂中间部位设有通孔,所述复位按钮设在电路板上,所述弹簧位于复位按钮及电路板之间,所述拐把形压杆一端设在复位按钮上,拐把形压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及锁扣线圈组件的铁芯;正常使用时,将漏电保护插头插入电源插座,锁扣线圈组件通电,铁芯感应产生向后的磁场拉力,按下复位按钮,当拐把形压杆的拐角部位挂到压臂通孔的下边棱时,铁芯就会向后移动到锁扣线圈组件的底部,且达到最大磁场吸力将拐把形压杆和压臂锁扣成一体,松开复位按钮,拐把形压杆通过弹簧的弹力带动压臂向上移动,同时连动左、右动触片和动触点与左、右静触点触碰电连接;当出现漏电故障时,保护电路立即切断锁扣线圈组件的电源,铁芯失去磁场吸力,随着拐把形压杆的滑动向前移动,压臂在动触片的弹力作用下滑离开拐把形压杆向下移动,左、右动触点脱离左、右静触点从而断电;上述结构的缺点:1、因铁芯在压臂下面,所以影响到压臂的行程,即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不能够达到大于或等于3mm的国际通用标准。2、由于触点发热件和弹片与压臂是铆接在一起的,且压臂的结构又薄又小,因此对材料耐温及强度等级都很高,又加上很多位置都是铆接工艺,所以造成材料和人工成本高。3、压杆是金属材料且很细小,工艺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配合关系较少,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工作稳定可靠,既能够达到缺相保护要求,又可使动、静触点间开距达到≥3mm的国际通用标准,更加安全的漏电保护插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实是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插脚组件、锁扣线圈组件、脱扣架、左静触片、右静触片、复位按钮及电路板;所述插脚组件包括插脚片、左插脚及右插脚,所述插脚片设在外壳内,所述左插脚及右插脚分别设在插脚片上穿出外壳外边;所述脱扣架位于外壳内,所述电路板设在脱扣架上,所述复位按钮的压杆穿过电路板在脱扣架中可上下移动,所述左静触片及右静触片分别设在电路板上,所述左静触片与电路板电连接,左静触片还与左插脚电连接,所述右静触片与电路板电连接,右静触片还与右插脚电连接,在所述左静触片上设有左静触点,在所述右静触片上设有右静触点;在所述脱扣架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室及第二安装室,在所述第二安装室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纵向滑槽,所述锁扣线圈组件设在第一安装室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锁扣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其特征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中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中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60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