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3974.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2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凯;徐涛;黄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2 | 分类号: | H01H71/12;H01H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3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断路器 动触头 系统 | ||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它包括转轴和动触头,所其特征在于:支架可转动的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动触头上设有限位凸起特征,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特征相对应的限位特征部一和限位特征部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使所述支架受到逆时针转动的驱动力,所述动触头在合闸或斥开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特征分别与相应的限位特征部一和限位特征部二相抵接。断路器中通过短路电流时,动触头在电动力的作用下斥开较小角度即可锁定在最大开距位置,从而实现快速切断故障电路的目的。整个动触头在限流分断时更早更快打开,提高了断路器产品的分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能够防止动触头在电动力的作用下斥开后再次跌落。
背景技术
在低压电器领域中,断路器用于切断和接通电流,特别是自动切断故障电流。低压断路器主要由外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操作机构等组成,其中触头系统是低压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断路器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可以操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以打开或闭合断路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当短路故障时,电路中出现大电流(一般为正常工作电流十几倍至数十倍)从而使断路器的动触头斥开,脱离静触头。此时,若动触头再次跌落与静触头闭合,会产生重燃问题,会对断路器造成损伤。
中国专利ZL201710461384.0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及低压断路器,其包括:动触头,其通过第一轴能转动地连接在一转轴上,且具有能与下方的静触点接触的动触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动触点之间的驱动轴;支架,其通过第二轴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驱动轴的靠近所述动触点的一侧,并具有朝向所述驱动轴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弧面的背向所述驱动轴的一侧;弹性件,其顶抵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转轴之间,并推顶所述支架压靠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弧面在所述弹性件的推顶下压靠所述驱动轴,并对所述驱动轴产生能使所述动触头朝合闸方向转动的力矩,且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一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之间连线的靠近所述动触点的一侧。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动触点和/或静触点在工作中烧损后,对触头压力提供补偿作用,使断路器温升不超出要求值。但是断路器在正常电流接通中和分断短路电流过程中,动触头系统通过驱动轴顶抵支架,再通过支架转动压缩弹簧提供触头一定的力矩,驱动轴铰接在动触头上,增加了零件的数量,工艺复杂,增大了触头运动不可靠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动触头斥开防跌落结构可靠性不高,在斥开角度较小情况下容易发生跌落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当断路器中通过短路电流时,动触头在电动力的作用下斥开较小角度即可锁定在最大开距位置,即使电动斥力减小,动触头也不会再次跌落与静触头接通,从而实现快速切断故障电路的目的。整个动触头在限流分断时更早更快打开,提高了断路器产品的分断能力。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它包括转轴和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可转动的装在所述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支架可转动的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动触头上设有限位凸起特征,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特征相对应的限位特征部一和限位特征部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使所述支架受到逆时针转动的驱动力,所述动触头在合闸或斥开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特征分别与相应的限位特征部一和限位特征部二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特征与所述相对应的限位特征部一相抵接时,所述弹性件通过支架给所述动触头提供合闸触头压力,所述限位凸起特征与所述相对应的限位特征部二相抵接时,所述弹性件通过支架给所述动触头提供防跌落触头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通过轴一可转动的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件套装在所述轴一上一端抵住所述转轴,另一端抵住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3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