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8766.8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2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沧月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9/02;B32B17/02;B32B9/04;B32B27/12;B32B7/12;B32B27/02;B32B17/12;B32B3/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2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抗菌 涤棉 混纺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包括防静电层,防静电层呈长方体内腔结构,防静电层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抗菌纤维层,阻燃纤维层和涤棉纤维层,防静电层由抗气球纤维层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组成,防静电合成纤维层外侧壁固定粘接抗气球纤维层,涤棉纤维层由涤纶纤维层和棉花纤维层组成,棉花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涤纶纤维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静电层,抗菌纤维层,阻燃纤维层和涤棉纤维层,不易出现纤维端伸出布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的纤维,可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阻燃纤维层设置玻璃纤维材料,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纺织品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涤棉混纺织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个品种,该纤维具有挺括、滑爽、快干、耐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涤棉混纺面料容易起球,主要是因为棉织物纤维强度低、耐磨性差,面料表面形成的毛球或球粒很容易遇火易燃;且特别易吸附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会对人类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形成对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1183883.4,专利名称: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申请日:2018072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和基层,所述面料主体内腔固定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阻燃纤维层,所述阻燃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竹纤维层,所述竹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亚麻纤维层,所述亚麻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层,所述基层底部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纤维层,所述抗菌纤维层底部表面固定粘接有原木天丝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纤维层和涤纶阻燃层,可有效阻止面料燃烧,通过抗菌层、抗菌纤维层和广谱抗菌剂,可有效的增强面料的抗菌能力,通过竹纤维层、亚麻纤维层、原木天丝层、富强纤维层、聚酯纤维层和彩色棉层,可有效的提高面料的功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包括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静电层1,所述防静电层1呈长方体内腔结构,所述防静电层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
所述防静电层1由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组成,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外侧壁固定粘接抗气球纤维层12,
所述涤棉纤维层4由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组成,所述棉花纤维层43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涤纶纤维层42。
优选的,阻燃纤维层3由玻璃纤维材料构成。
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由竹原纤维材料构成。
优选的,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的厚度比例为1:1。
优选的,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的厚度比例为1:1。
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的厚度比例为1:1:1。
优选的,菌纤维层2和防静电层1的厚度比例为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防静电层设置抗气球纤维层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制成的织物受到摩擦时,不易出现纤维端伸出布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的纤维。
2、通过抗菌纤维层设置竹原纤维材料,可有效的使得涤棉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和较强的耐磨性等特性,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3、通过阻燃纤维层设置玻璃纤维材料,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沧月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沧月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8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地下管线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吊顶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