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70228.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8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周丰;高泽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39/64 | 分类号: | H01R3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俊峰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电 旋转 连接器 | ||
一种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心轴;第一绝缘隔离片,与所述第一中心轴一体成型设计,且数量为多个,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上;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中心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第二绝缘隔离片,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片之间;滑环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上,数量为多个,且任意两个所述滑环通道之间至少具有一个第一绝缘隔离片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片两侧的所述第二绝缘隔离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歼击机、无人机等不断更新换代,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装备有效的自卫电子战系统,作战飞机将不可能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甚至可能无法生还。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我国海军和空军为新一代战机联合研制机载一体化电子战系统,拖曳式诱饵是近年来新兴的机载自卫对抗手段,它是对抗雷达制导导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电旋转连接器作为拖曳式诱饵的核心关键器件,诱饵弹在高空通过光电综合缆绳投放过程中需要在旋转设备中进行电信号与数据传递,保证诱饵弹释放的有效性,电旋转连接器起到诱饵投放及回收时高压电信号实时旋转传输。在高空环境下,由于飞机平台工作高度的原因,电旋转连接器往往需在低温低气压环境下使用。
理论分析表明,在高空低温低气压环境下,气体的放电击穿性能直接影响到连接器的耐高电压性能。根据帕邢定律,击穿电压与气体相对密度和电极间距直接相关,以19000米海拔高空为例,大气密度约降低至海平面值的10%,在此下降范围内,帕邢定律近似线性降低,击穿电压为海平面值的10%,所以在地面普通状态下耐电压指标为8000V的电旋转连接器,在升空至高空后,耐电压指标仅能达到800V。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电旋转连接器结构,要达到8000V耐电压的指标,尺寸需要增加十倍,电旋转连接器直径将超过半米,长度达到2米,很难满足机载设备狭小安装空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旋转连接器体积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包括:
第一中心轴;
第一绝缘隔离片,与所述第一中心轴一体成型设计,且数量为多个,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上;
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中心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第二绝缘隔离片,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片之间;
滑环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上,数量为多个,且任意两个所述滑环通道之间至少具有一个第一绝缘隔离片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片两侧的所述第二绝缘隔离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其中,包括:
线缆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中,一端伸出所述第一中心轴,另一端与所述滑环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其中,包括:
观察口,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贯穿所述壳体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且每个所述观察口位置与所述滑环通道位置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高压电旋转连接器,其中,包括:
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一端,且连接所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远离所述第一轴承一端,且连接所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经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0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