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原位生态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7138.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2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左倬;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叶绮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大型 雨水 原位 生态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原位生态净化系统,从排口的排水端呈辐射状依次向水体设置拦污网、砾石填料、人工介质、生态浮床、打孔软围隔,拦截屏障覆盖于人工介质和生态浮床之间。主要通过打孔软围隔将排口净化系统与湖泊水体分隔开来,形成独立的净化系统,在该系统内部布置不同净化措施实现净化同时增加水力停留时间。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河湖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入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湖泊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蕴含巨大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生态价值而被日益重视,尤其是城市及周边的中小湖泊,已经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好选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周边的中小湖泊往往成为纳污场所,一些雨水排口,甚至污水排口被直接引到湖区,将各种污染物携带到湖体中,污染水质,损害湖泊生态系统,导致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频繁爆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一个藏污纳垢、富营养频发的湖泊远远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近城市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第一要义为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截污,但是一些城市湖泊往往地处城镇核心区域,由于城镇排水体制陈旧,雨污混接、错接的合流排口广泛存在,加之周边商业发达,居民建筑物密布,使得推进截污纳管的工作相对困难。另外,由于城市湖泊汇水区域硬化程度较高,雨水排口所排放的初期雨水也是造成湖泊污染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较为大型的入湖排口,排入湖的污染量不容忽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主要采用陆域“海绵化”措施布置,通过在受纳水体的周边陆域增加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方式形成绿化隔离带阻隔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该方法对现状的扰动较大、对土地侵占较多、同时经济成本较高。因此,为保障湖泊天然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对于入湖大型雨水排口进行有效的原位生态净化十分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原位生态净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大型入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同时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湖区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体现自然、生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原位生态净化系统,从排口的排水端呈辐射状依次向水体设置拦污网、砾石填料、人工介质、生态浮床、打孔软围隔,拦截屏障覆盖于人工介质和生态浮床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拦污网为尼龙绳编织网,罩于排水端。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砾石填料填充的砾石粒径8cm至10cm。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人工介质为碳素纤维生物填料或生物绳或纤维填料或组合填料或弹性填料。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人工介质内均匀分布曝气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拦截屏障为复合透水土工布膜。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打孔软围隔为两层,内嵌浮叶植物。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打孔软围隔为上端配有固体浮子的塑料布,塑料布上均匀打孔,两层打孔位置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砾石填料、人工介质、生态浮床、打孔软围隔分别以排水端为圆心以排口所在的护岸边为起始边呈圆弧状均匀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7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毒品检测的人体毛发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隧道断面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