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21676.4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顾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诺众钙塑包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混和 自动 打油 系统 | ||
一种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高速混和机包括混和缸和安装在混和缸底部的驱动马达,自动打油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油泵,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头处设置有轴套,油泵与轴套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与油泵连接,计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速混和机的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轴头处安装黄油管,通过黄油管连接油泵,油泵连接控制电柜,控制电柜上的控制模块控制油泵每10分钟自动向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轴头打黄油2秒,并由计时模块进行计时控制,达到定时润滑的作用,可防止输出轴轴头因失油而出现磨损,导致漏粉的问题,而且自动打黄油安全性高,不会出现人为疏忽忘记打黄油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混和机,特别涉及一种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混和机在正常使用时,其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头磨损极快,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漏粉的问题,需要更换输出轴,但输出轴不容易拆卸和安装,因此更换极其麻烦;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高速混和机运行时定时手动给输出轴打黄油进行润滑,防止其磨损,但手动打黄油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打黄油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输出轴磨损、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所述高速混和机包括混和缸和安装在混和缸底部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打油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油泵,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头处设置有轴套,油泵与轴套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与油泵连接,计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轴套的进油口。
所述输出轴的轴头插入混和缸内、且插入混和缸的部分安装有螺旋搅拌刀。
所述控制模块为PLC或工控机。
所述计时模块为时间继电器。
所述混和缸的一侧连接有储料缸,混和缸通过放料机构向储料缸控制放料。
所述储料缸通过物料输送机构连接挤出机,物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杆、第二输送杆、接料斗和第三输送杆,第一输送杆设置于储料缸的出料端,第二输送杆设置于储料缸与接料斗之间,第三输送杆设置于挤出机的进料端。
所述接料斗上设置有计料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速混和机的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轴头处安装黄油管,通过黄油管连接油泵,油泵连接控制电柜,控制电柜上的控制模块控制油泵每10分钟自动向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轴头打黄油2秒,并由计时模块进行计时控制,达到定时润滑的作用,可防止输出轴轴头因失油而出现磨损,导致漏粉的问题,而且自动打黄油安全性高,不会出现人为疏忽忘记打黄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打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高速混和机的自动打油系统,高速混和机包括混和缸1和安装在混和缸1底部的驱动马达2,自动打油系统包括控制装置3和油泵4,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2.1的轴头处设置有轴套2.2,油泵4与轴套2.2连接,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模块3.1和计时模块3.2,控制模块3.1与油泵4连接,计时模块3.2与控制模块3.1电连接。控制装置3为一控制电柜,通过调节计时模块3.2的计时时间,一般调节打黄油的时间为2秒,每次打黄油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将此时间反馈至控制模块3.1,然后控制模块3.1输出启动指令给油泵4,油泵4自动向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2.1的轴头打黄油,达到定时润滑的作用,防止输出轴2.1的轴头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诺众钙塑包装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诺众钙塑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1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