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理废水废气的光催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7746.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4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进旭;沈忠增;李闪;徐明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邦提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32;B01D53/86;B01D53/44;B01D53/8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废水 废气 光催化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理废水废气的光催化反应器,涉及光催化反应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催化管,催化管的外部沿催化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灯管,且灯管的数量设置为3‑4个,催化管的内部放置有负载球,负载球的内壁和外壁均喷涂有催化剂,催化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催化管设置为螺旋状以增加废气废水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同时通过负载球的内部喷涂催化剂,增加废气废水与催化剂的接触有效面积,解决了目前在利用光催化反应设备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时,由于催化剂与废水废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催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催化反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理废水废气的光催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光催化原理是基于光催化剂在光照的条件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可以达到净化污染物、物质合成和转化等目的,通常情况下,光催化氧化反应以半导体为催化剂,以光为能量,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环境友好型环境净化技术,目前在利用光催化反应设备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时,由于催化剂与废水废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催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废水废气的光催化反应器,通过将催化管设置为螺旋状以增加废气废水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同时通过负载球的内部喷涂催化剂,增加废气废水与催化剂的接触有效面积,解决了目前在利用光催化反应设备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时,由于催化剂与废水废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催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治理废水废气的光催化反应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催化管,所述催化管的外部沿催化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灯管,灯管的数量设置为3-4个,所述催化管的内部放置有负载球,所述负载球的内壁和外壁均喷涂有催化剂,所述催化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盖。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球包括上半球和下半球,且上半球与下半球螺纹连接,所述负载球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通孔的直径为2mm-5mm。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所在位置处对应底盖的下壁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管通过支撑杆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底盖的下方对应的安装板上开设有出料槽,所述安装板下壁的外沿均匀固定有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固定在灯架上,且灯架与安装板固定,所述灯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进料口的上端穿过固定板延伸至固定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管内部的负载球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催化管为螺旋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载球、第一通孔、催化管和灯管,通过将催化管设置为螺旋状,可使催化管的长度得以增加,增加了废气或废水在催化管的内部参与反应的时间,同时将负载球内部喷涂有催化剂,而废气或废水进入催化管内部后,一部分废气或废水穿过第一通孔与负载球内部的催化剂反应,而另一部分废气或废水与负载球外部的催化剂反应,增加了废气或废水的反应接触面积,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新型在处理废气或废水时,废气或废水参与反应的时间更长,同时参与反应的有效面积更大,且本新型结构较为简单,将催化剂喷涂于负载球的内外壁,再将负载球放入催化管的内部,打开灯管的电源即可满足光催化的基本要求,解决了目前在利用光催化反应设备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时,由于催化剂与废水废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催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邦提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邦提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7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切换光型的灯体
- 下一篇:倾斜楔形桩与竖直楔形桩的组合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