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7612.7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8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媛;王治国;张华光;赵广民;张文星;胡开斌;陈春宇;王在强;马占国;薛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34/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趾端多簇压裂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至少包括滑套本体、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设在滑套本体的两端,所述滑套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槽,相邻两个导流槽之间形成一个条形凸起,所述的条形凸起区域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与径向通孔由外向内同心设置有盲孔,所述的盲孔内根部放置有可溶解塞,可溶解塞与滑套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的盲孔外端部设有金属挡板,金属挡板中心设有挡板孔;所述的金属挡板与滑套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可溶解塞与金属挡板之间留有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井压裂、酸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
背景技术
固井完成后井筒为封闭腔体,为了给后期压裂改造提供泵送循环通道,需打开完井管柱趾端的一处套管及其外部水泥环,沟通井筒与地层。对于目前储层深度3500m、水平段长度1500m以内的井,常规使用连续油管或电缆携带井下爬行器采用水力或火力射孔枪射孔实现这一目的,对于井深超过3500m、水平段长度超过1500m的井,上述方式则因连续油管柔性特征加力下压无效,爬行器对井筒清洁度有要求,导致工具无法送达管柱趾端而无法改造,该问题已成为目前长水平段固井水平井开发领域的一个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业界积极探索将管柱趾端液流通道建立与套管操作相结合,用于以省去下工具射孔作业,这样既规避了目前无技术手段送达的现状,同时减少了因起下工具带来的作业时间长,作业效率低,施工费用高、风险大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的各类套管接工具方式中,有通过剪钉、爆破片开启压裂端口的,此类由于材料的不均质性,压力总是最低点处端口首先开启,开启后由于井筒不能无限制提高排量,导致其它位置压裂端口无法开启,因而不能实现多簇压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套管接趾端压裂工具不能实现多簇压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本实用新型内通径大,内通径大,后期井筒完整性高;端口采用多组单一可溶解承压件(可溶解塞)封堵,辅助泄压腔结构(腔体),端口定时自开启,或采用井口加压方式打开,工具适应性强;后期端口开启完全,排量大,各处打开情况相同可用于多簇压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包括滑套本体、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设在滑套本体的两端,所述滑套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槽,相邻两个导流槽之间形成一个条形凸起,所述的条形凸起区域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与径向通孔由外向内同心设置有盲孔,所述的盲孔内根部放置有可溶解塞,可溶解塞与滑套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的盲孔外端部设有金属挡板,金属挡板中心设有挡板孔;所述的金属挡板与滑套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可溶解塞与金属挡板之间留有腔体,所述的腔体内填充有密封脂
所述可溶解塞由可在水或盐溶液溶解的可溶解材料制成。
所述可溶解塞位于管体内侧的一面覆盖有保护涂层。
所述可溶解塞与滑套本体采用侧面O形密封圈密封。
所述金属挡板与滑套本体连接处设有内卡簧槽和外卡簧槽,所述的内卡簧槽和外卡簧槽内分别设有内卡簧和外卡簧。
所述的金属挡板通过内卡簧和外卡簧与滑套本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趾端多簇压裂工具,内通径大,后期井筒完整性高;端口采用可溶解承压件即可溶解塞封堵定时自开启,在可溶解承压件封堵未按时开启或开启不彻底的情况下可采用井口加压方式打开,工具适应性强;后期端口开启完全,排量大,各处打开情况相同可用于多簇压裂。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7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料打包系统
- 下一篇:一种神经损伤肌肉康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