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抽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58216.1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9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博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8 | 代理人: | 朱永梅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压抽吸装置。该负压抽吸装置包括: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连接管;连接管具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支管密封连接,所述储血袋与所述第二支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与导管密封连接;在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导管之间形成密封抽吸腔;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用于使所述抽吸腔内形成负压,以将血栓和/血液经所述导管抽吸出来,所述储血袋用于收集并存储被抽吸出来的血栓和/血液。本实施例可以由医生手持操作控制,并且能够通过往复操作实现连续抽吸,取栓效率高,同时还可以对血栓抽吸过程中血液进行回收,避免患者失血过多,且无其他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而血管疾病中血管栓塞已成为主要致死因素。目前,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和下肢静脉栓塞等疾病每年新发病患者总和超过500万人。
目前医学上介入取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血管栓塞治疗主流推荐的有效方式。介入取栓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治疗后并发症少以及手术效果好等诸多优点,也更能被病人接受。目前的导管取栓过程中医生通常使用一种抽吸泵作为负压提供装置,通过为导管内腔提供负压达到抽吸血栓的效果。然而抽吸泵的使用具有多种限制,如设备造价较高,有些医院无法接受;设备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操作;设备提供的负压无法由术者准确控制等。因此很多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愿意使用普通针筒,通过针筒的抽吸为导管内腔提供一定负压,但是因为针筒抽吸只能是单次且时间较短,如果要进行二次抽吸则需要将针筒与导管连接断开后重置针筒的位置,再次连接后才能进行二次抽吸,会浪费大量时间,不必要地延长手术时间,尤其对于血栓长度较长的患者,取栓效率会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抽吸装置,其可以由医生手持操作控制,并且能够通过往复操作实现连续抽吸,取栓效率高,同时还可以对血栓抽吸过程中血液进行回收,避免患者失血过多,且无其他并发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负压抽吸装置,包括: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
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支管密封连接,所述储血袋与所述第二支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与导管密封连接;在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导管之间形成密封抽吸腔;
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用于使所述抽吸腔内形成负压,以将血栓和/血液经所述导管抽吸出来,所述储血袋用于收集并存储被抽吸出来的血栓和/血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负压抽吸装置,通过连接管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将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导管密封连接起来,从而在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储血袋以及导管内形成密封抽吸腔,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可使抽吸腔内形成负压,以将血栓和/血液经导管抽吸出来,然后由储血袋收集并存储起来。由于手持式负压控制器可不断产生用于抽吸血栓的负压,且储血袋可以在抽吸过程中收集和存储血栓和/血液,从而可以实现血栓的连续抽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抽吸装置不仅取栓效率高,而且可由医生手持操作控制,易于操作,且不会产生其他并发症,同时该负压抽吸装置还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利于推广应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手持式负压控制器为手枪式负压控制器;
所述手枪式负压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外壳、注射器;
所述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固定于所述控制器外壳上的活塞杆,所述针筒的尾端与所述活塞杆的尾部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针筒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管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58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