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根底静流灌溉式栽培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13709.3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C23/04;A01G27/00;A01M2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蒋杰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底 灌溉 栽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根底静流灌溉式栽培槽结构,包括槽体、浸水架和基质层;所述槽体位于土壤内且开口朝上;所述浸水架位于所述槽体内且距离所述槽体开口预设的距离,进而在所述槽体内且对应所述浸水架的上方形成栽培槽;所述基质层填充在所述栽培槽内并用于栽培相应的作物;在所述基质层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槽体内输入水体,并且输入的水体透过所述浸水架对作物进行根底静流灌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表土湿度和空气湿度过大引起的病虫害发生的问题;2.肥水一体化,还节省时间和人力;3.浇水的水质不受限制,不会产生出水口堵塞的情况;4、根底静流可以使土壤吸水更均匀,避免从土面浇水影响水分渗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底静流灌溉式栽培槽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物栽培中,大多采用的灌溉方式都是从上往下的浇灌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土壤表面湿度、空气湿度过大,易引起各种病菌以及虫害的繁殖。此外,长期从土壤表面灌水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底静流灌溉式栽培槽结构,其符合节能、高效的原则,适用于蔬菜作物,更宜于控制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根底静流灌溉式栽培槽结构,包括槽体、浸水架和基质层;所述槽体位于土壤内且开口朝上;所述浸水架位于所述槽体内且距离所述槽体开口预设的距离,进而在所述槽体内且对应所述浸水架的上方形成栽培槽;所述基质层填充在所述栽培槽内并用于栽培相应的作物;在所述基质层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槽体内输入水体,并且输入的水体透过所述浸水架对作物进行根底静流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根底静水浇灌,避免了传统的从上往下浇灌的灌水方式引起的表土湿度和空气湿度过大引起的病虫害发生的问题。
2.肥水一体化,通过入水口同样可以将混合均匀的肥水直接倒入,避免人工一棵棵去浇灌,还节省时间和人力。
3.浇水的水质不受限制,较传统的滴灌设施,本装置不会产生出水口堵塞的情况。
4、根底静流可以使土壤吸水更均匀,避免从土面浇水对土层的冲击导致土壤表层板结进而影响水分渗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浸水架包括防虫网和若干根竹子;若干根所述竹子纵横交错组装成竹框架,所述竹框架置于所述槽体内且向下距离所述槽体开口预设的距离,进而在所述槽体内且对应所述竹框架的上方形成所述栽培槽;所述防虫网处于所述栽培槽内并覆盖住所述栽培槽所有的内壁,所述基质层填充在所述防虫网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水体向上依次透过竹框架和防虫网对作物实现根底静水浇灌,并且采用高目数的防虫网用于盛放基质,水体能透过防虫网浸湿基质,具有较好的根底静水浇灌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一空心砖;所述空心砖竖直设置在所述基质层上且对应所述槽体一端的位置,其内部上下贯通形成所述进水口,并且所述空心砖的上端处于所述基质层的上方,其下端穿过所述基质层后延伸到所述防虫网的位置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向槽体内输入水体。
进一步,所述空心砖内部空腔设有滤水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过滤水体中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未经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3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切机
 - 下一篇:一种抗干扰的电机角度和状态信号同步采集传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