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0995.6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王以峰;汪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黄蓉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捕捉 害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属于园林绿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多边形沉头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圆形沉头孔,所述多边形沉头孔和所述圆形沉头孔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拍子,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拍子,所述第一拍子和第二拍子的平面上垂直穿插设置若干长短交错的针状体。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捕捉装置捕捉不牢固,蛾虫不能被完全杀死、容易逃脱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能够有效固定住捕捉到的蛾类害虫并且杀死,提高了捕蛾类害虫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绿化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这些地方普遍存在蛾类害虫,这种蛾类害虫对花草产生损害,需要定期捕蛾,减少蛾类害虫的数量。传统消灭蛾类害虫的手段是采用喷洒药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园林植物存在伤害。公开号CN201440889U公开了一种捕蛾拍,该捕蛾拍采用在拍体上设置金属针将蛾体刺穿,存在捕捉不牢固,蛾子不能被完全杀死、容易逃脱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述的捕捉不牢固,蛾虫不能被完全杀死、容易逃脱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能够有效固定住捕捉到的蛾类害虫并且杀死,提高了捕蛾类害虫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多边形沉头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圆形沉头孔,所述多边形沉头孔和所述圆形沉头孔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拍子,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拍子,所述第一拍子和第二拍子的平面上垂直穿插设置若干长短交错的针状体。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拍子或所述第二拍子的外周设置一圈挡圈。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杆还包括拍刃部和手柄部,所述拍刃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另一端连接圆弧形手柄部。
作为优化,所述手柄部外圈设置用于防止摩擦的保护套。
作为优化,所述针状体水平间距和竖直间距均不大于0.5cm。
作为优化,所述针状体的长度在1~2.5cm范围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捕捉蛾类害虫的装置,采用设置第一拍子和第二拍子在捕捉蛾类害虫时一起夹紧闭合,使得扎中蛾类害虫的力更大,在第一拍子或者第二拍子外周设置一圈挡圈,防止没死的蛾类害虫逃跑;手柄处设置手柄部,使装置用来更节省力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其中1-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多边形沉头孔;5-圆形沉头孔;6-第一拍子;7-第二拍子;8-拍刃部;9-手柄部;10-针状体;11-挡圈; 12-转轴;1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0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与模具架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网络安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