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5946.0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5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合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3112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轴机四盘转臂 固定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属于汽车机床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上方固定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线辊,所述线辊的外侧缠绕有钢丝A和钢丝B的一端,所述钢丝A和钢丝B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电机A和电机B,所述主体的下方内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所述轴承套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主体的外部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禁锢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转槽、轴承套、连接座、伸缩杆、移动杆、限位槽和禁锢装置,可以实现对连接座进行快速移动,并且便于固定,而且可以将加工产生的抖动,进行有效的缓解,提高了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五轴联动机床五个轴指的是:按照空间坐标分为X,Y,Z三个轴,绕着X轴转的是A轴,同理B,C轴分别绕着X,Y轴转,五轴主要是指XYZBC五个轴。一般常用的三轴联动是X轴、Y轴、Z轴三个轴;四轴联动是X轴、Y轴、Z 轴和A轴。其中的A轴是绕X轴的一个旋转轴,B轴是绕Y轴的一个旋转轴。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的加工,只有底面不能加工,但是现有的五轴机四盘转臂在运动过程中不便于移动,并且不便于固定,使用时容易松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公布了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
专利号CN201921721797.9公开了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包括驱动室、横杆和纵杆,所述驱动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顶部靠近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纵杆,所述驱动室的右侧通过转杆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限位块、第二固定限位块、连接板和固定板等结构,有效的将横杆与纵杆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限位,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该五轴机四盘转臂的稳固性,解决了传统五轴机四盘转臂结构不稳固,高速旋转时可能会出现不稳、偏移或晃动的问题。
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该装置在使用无法快速便捷的进行移动,使用不便,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2、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快速的固定,并且使用时容易松动,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旨在通过安装有转槽、轴承套、线辊、钢丝A、钢丝B、电机A、电机B、连接座、伸缩杆、移动杆、限位槽和禁锢装置,现有的五轴机四盘转臂固定限位结构在使用时,快速便捷的进行移动,使用不便,通过安装有转槽、轴承套、线辊、钢丝A、钢丝B、电机A、电机B、连接座、伸缩杆、移动杆和限位槽,使用时,连接座上方的移动杆内侧的限位块卡在限位槽内部,固定连接座,防止松动,在需要移动,首先通过外部电源给伸缩杆通电,伸缩杆内部的螺杆转动带动轴套转动,从而带动轴套在伸缩杆套筒内部进行向上移动,随后伸缩杆顶起上方的移动杆,移动杆内侧的限位块跟随移动杆向上移动,让移动杆脱离固定,此时通过外部电源给电机A或电机B通电,电机A和电机B转动,从而对钢丝A和钢丝B进行收缩,从而带动线辊移动,线辊带动轴承套在线槽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连接座进行左右移动,在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再次通过外部电源给伸缩杆通电,伸缩杆工作向下移动带动内侧的限位块卡住限位槽,进行固定,实现位置快速调节,提高了实用性,并且连接座下方的工具在工作时转动会造成抖动,安装有禁锢装置、滑槽和滑块,通过在连接座的中段位置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与主体下方内侧的滑槽进行滑动连接,连接座在主体下方安装规定路线进行移动,防止偏移,并且移动杆内侧卡在限位槽内部的限位块,与限位槽内部的禁锢装置相互作用,禁锢装置内部左右两侧安装有阻尼减震弹簧,在限位块进入禁锢装置内部后,阻尼减震弹簧和抵板相互作用将限位块紧紧抵住,在工作时发生震动时,阻尼减震弹簧产生作用,阻尼减震弹簧内的活塞上下移动,阻尼减震弹簧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装置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合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合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5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