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5295.5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6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梅;孙立楠;张建辉;滕宇;刘春霞;高世平;吕毅;赵金霞;刘浩;陶然;赵鑫;刘晓军;敏敏;何欣;章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楠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胃管,包括气囊胃管,气囊胃管包括胃管和粘附于胃管一侧的导气管,胃管的顶端形成有入口且末端形成有出口,入口处螺纹套嵌有连接头,出口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限位气囊,两组限位气囊包括位于胃管左侧的气囊一和位于胃管右侧的气囊二,两组限位气囊与导气管的末端之间均连通有支管,导气管的上端开设有入气口,入气口上螺纹套嵌有管帽,管帽与导气管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气囊胃管,在胃管的末端两侧设置有限位气囊,利用食管内径内径小于胃的内径,气囊充气后直径大于食管且小于胃内径的方式,使得胃管固定妥善,不易脱出,避免出现由于意外而导致拔管,产生吻合口瘘的情况,提高胃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囊胃管。
背景技术
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份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胃管的注食口接头一般有两个,最上面的堵帽打开只能用小注射器手动加压推杆和活塞打一些水一样的流质食物,下面能用助推器和100ml大注射器打一些稠一些的肉菜沫或用机械粉碎成膏状或糊状的面条等,可增加膳食纤维,有利于排便,促进消化和营养供给,但不能一次喂食过多过快,会导致胃排空不畅发生食管返流。大颗粒物进入会堵管。最上面是胃管堵帽,饲毕应即刻堵严并夹毕。需要避免胃管污染。对于一些食管癌术后的病人也需要通过胃管进行喂食。
然而,现有的胃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现有的胃管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易发生胃管非计划拔管,若再次插管,则易导致吻合口瘘;(2)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胃管的直径小于食管,在患者咳嗽,打喷嚏,呕吐或不经意的牵拉易造成胃管部分脱出,鼻饲食物种类、量均受限,甚至不能再鼻饲进食,这样会增大患者恢复期的经济成本和吻合口瘘的概率,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胃管,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胃管,包括气囊胃管,所述气囊胃管包括胃管和粘附于胃管一侧的导气管,所述胃管的顶端形成有入口且末端形成有出口,所述入口处螺纹套嵌有连接头,所述出口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限位气囊,两组所述限位气囊包括位于胃管左侧的气囊一和位于胃管右侧的气囊二,两组所述限位气囊与导气管的末端之间均连通有支管,所述导气管的上端开设有入气口,所述入气口上螺纹套嵌有管帽,所述管帽与导气管之间连接有连接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入口处的胃管形成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加工成型为若干层且整体呈褶皱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呈漏斗状结构且末端形成有穿口,所述穿口螺纹固定在出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胃管和导气管均采用硅胶材料,所述胃管的末端呈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导气管的末端呈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胃管的直径大于导气管的直径,所述胃管和导气管的直径之和小于食管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设计了一种气囊胃管,在胃管的末端两侧设置有限位气囊,利用食管内径内径小于胃的内径,气囊充气后直径大于食管且小于胃内径的方式,使得胃管固定妥善,不易脱出,避免出现由于意外而导致拔管,产生吻合口瘘的情况,提高胃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楠,未经孙立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52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循环阀
- 下一篇:一种可调速水流量的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