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湖坑塘水体的异位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5593.8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城;邵亮;刘太训;张翔宇;董先锋;黄佳音;陈文新;李鑫斐;王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孙秋媛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湖坑塘 水体 净化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湖坑塘水体的异位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絮凝沉淀装置、过滤装置、生物处理装置和蓄水净化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口与外部的坑塘连通,絮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生物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生物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净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蓄水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将处理后的水体向外排出。受污染的坑塘水依次经过絮凝沉淀装置、过滤装置、生物处理装置和蓄水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使使劣五类水处理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净化效果稳定。絮凝沉淀装置中三个加药罐可定量向沉淀过滤絮凝沉淀装置内加药,从而有效控制加药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流生态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湖坑塘水体的异位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东部山前平原及平原地区,尤其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会向游荡型河道发展,形成面积宽广的河漫滩。河漫滩上大流量的旧河汊、牛轭湖形成的水塘和人为挖沙等现象造成的水塘共同构成了河漫滩的自然坑塘系统。在目前的平原河流多被约束在其主河槽的情形下,河漫滩坑塘系统仅在洪水期行洪时才和河道主河道发生明显的水力联系;在枯水及平水期,河漫滩坑塘系统内部及其河流主河道的水力联系较差,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为了净化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将河湖坑塘水体进行异位净化已成为趋势。
目前,河湖坑塘水的治理措施包括原位治理与异位治理,原位治理包括生态浮岛、环保清淤等技术,但原位治理措施实施周期长,效果不显著。而异位治理技术利用水处理设备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周期短,效果明显。
针对以上技术研究现状,设计一种能够实现河湖坑塘水体异位处理的净化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精确控制药剂投入量、净化效果稳定、应用范围广的河湖坑塘水体的异位净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湖坑塘水体的异位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絮凝沉淀装置、过滤装置、生物处理装置和蓄水净化装置,所述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口与外部的坑塘连通,所述絮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生物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净化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蓄水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将处理后的水体向外排出,原水在提升泵站的作用下进入絮凝沉淀装置,而后经过过滤装置、生物处理装置和蓄水净化装置,最终通过管路将处理后的水体排出;
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三个沉淀罐和与三个沉淀罐对应设置的三个加药罐,每个沉淀罐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与加药罐连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罐与加药输送泵组连通,所述加药输送泵组通过加药管路与加药口连通,以用于通过加药罐向每个所述沉淀罐内加药,在每个所述沉淀罐的顶部安装有搅拌装置,且该搅拌装置的搅拌杆伸入至沉淀罐的底部,位于最末端的所述沉淀罐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自清洗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以用于拦截所述絮凝沉淀装置输送的处理后的水体中的杂质;
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生物处理罐,两个所述生物处理罐的外侧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管设置在每个生物处理罐的底部以用于从生物处理罐的底部向上对水体进行充氧曝气,每个所述生物处理罐内填充有悬浮填料;
所述蓄水净化装置包括蓄水罐,所述蓄水罐内填充有多孔吸附填料以用于吸附水中的杂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所述沉淀罐为一级沉淀罐、二级沉淀罐、三级沉淀罐,所述一级沉淀罐与二级沉淀罐之间设有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二级沉淀罐的中上部,所述二级沉淀罐与三级沉淀罐之间设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三级沉淀罐的中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5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减震抗震的锥形齿轮结构
- 下一篇:呼吸科室用氧气面罩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