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7128.X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2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丹蕾 |
主分类号: | B01F9/10 | 分类号: | B01F9/10;B01L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内科 骨髓 采集 摇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球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转动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框,所述转动球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放置架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该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通过箱体、支板、转动球、通孔、支杆、托框和转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将第一采血管放置在转动球和托框的内部,通过转动转杆从而达到对第一采血管进行转动摇匀的目的,能够避免在摇匀的过程中碰到硬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管摇匀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
背景技术
骨髓造血干细胞是直接从红骨髓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红骨髓是造血干细胞存在的主要场所,血液内科骨髓采集抗凝采血时,抽血后需要将采血管进行摇匀,目前大多通过直接手持采血管进行晃动摇匀,但是在手持摇晃采血管时,容易使得采血管不小心碰到硬物导致采血管内部血液洒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现有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存在不便于对采血管进行放置储存的问题,很难达到将采血管的放置和摇匀将结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球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转动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框,所述转动球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放置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物框。
可选的,所述储物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
可选的,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腿以所述箱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采血管。
可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采血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通过箱体、支板、转动球、通孔、支杆、托框和转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将第一采血管放置在转动球和托框的内部,通过转动转杆从而达到对第一采血管进行转动摇匀的目的,能够避免在摇匀的过程中碰到硬物。
2、该血液内科骨髓采集后摇匀装置,通过放置架、放置槽、橡胶垫和储物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在放置槽的内部放置和储存第二采血管,且能够在储物框的内部放置一些护理用品,使得该装置能够达到将摇匀与储存相结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板;3、转动球;4、通孔;5、支杆;6、托框;7、转杆;8、放置架;9、放置槽;10、橡胶垫;11、储物框;12、隔板;13、支腿;14、第一采血管;15、第二采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丹蕾,未经王丹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7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衣机的上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水剂生产复配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