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2506.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郝春阳;李计明;霍志刚;解军昌;郭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7/18 | 分类号: | B63C7/18;B63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民盛 |
地址: | 030009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打捞 负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吊网(1)、系留绳(2)、系留环(3)、吊绳(4);吊网用于捕获、承载负载,形状规格与水底地面相匹配;系留绳用于将吊网沿着井壁有效的张开;系留环用于拖拽系留绳时对其限位;吊绳用于打捞负载时与吊钩相连;系留环固位连接于水底地面凸点,系留绳一端固位连接于吊网边角,另一端穿过系留环置于水面边沿,吊绳一端固位连接于吊网边角,另一端与起吊设备的吊钩相连。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操作,有效的解决了井底打捞网在井底完全张开的问题且与井壁四周完全贴合,提高了所述装置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打捞时的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井体内打捞,井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为长方体。目前使用的方法为四组吊绳固连吊网四角,而后人为操作吊绳沿着井壁四角缓慢下放入井底。但该方法在吊网入水后吊网四边与井壁四周不贴合,在极限工况下负载入水后穿过吊网与井壁之间的间隙,导致负载无法被打捞,需要人力下到井底将负载取出,导致人工成本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现有水下打捞网工作可靠性很难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包括:吊网、系留绳、系留环、吊绳;
吊网用于捕获、承载负载,形状规格与水底地面相匹配;
系留绳用于将吊网沿着井壁有效的张开;
系留环用于拖拽系留绳时对其限位;
吊绳用于打捞负载时与吊钩相连;
系留环固位连接于水底地面凸点,系留绳一端固位连接于吊网边角,另一端穿过系留环置于水面边沿,吊绳一端固位连接于吊网边角,另一端与起吊设备的吊钩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系留环为硬质材料制成的封闭中空结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操作,有效的解决了井底打捞网在井底完全张开的问题且与井壁四周完全贴合,提高了所述装置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打捞时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吊网;2-系留绳;3-系留环;4-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说明,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打捞负载的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包括:吊网1,系留绳2,系留环3,吊绳4;其中,
吊网1材料采用涤纶,吊网四边设有边绳,内部由筋绳与普通强度的网绳组成,吊网面积与井底面积相同,
系留绳2材料采用涤纶,设置长度为井体深度的6倍,绳两端分别为A端与B端;
系留环3采用钢制半圆环结构,底部利用地脚螺栓固定在井底四角;
吊绳4为一般常用吊绳,每根吊绳设置的长度为井体深度的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2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沙发伸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料自动上料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