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40086.4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向宇杰;彭典华;梁飞;李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冲击 式双轴 搅拌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履带式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钻杆组件、高压供气装置和操控室,所述钻杆组件包括卷扬机、钻机升降架、钻机动力头和钻杆,钻机动力头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底座上的卷扬机连接;所述高压供气装置包括置于底座上的螺杆空压机、储气罐和安装在钻机动力头下方的中空加气导管,所述中空加气导管与钻杆并排设置,所述中空加气导管的进气端通过输气管与储气罐连通,储气罐通过螺杆空压机进行加气补压,在中空加气导管的底部设有喷气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充气使得原土体得到充分的扰动切割,使得浆液与土体能够充分的融合,大大节约浆液材料,大大提高搅拌桩成桩效率,经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到岩土工程领域真空预压地基处理中的粘土密封墙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领域,涉及到软土地基,需要进行真空预压施工的,粘土密封墙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粘土密封墙的质量,是真空预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现在目前常用的双轴搅拌桩有以下缺陷:1)、搅拌桩搅拌不均匀,影响墙体质量;2)、泥浆配比不均匀,导致墙体不均匀,影响真空预压效果;3)、膨润土或水泥等造浆材料价格高涨,造浆材料使用的多少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该设备可以提高粘土密封墙的均匀性和密封性,并节约材料,减少膨润土或水泥的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所述加压加气冲击式双轴搅拌桩设备包括履带式底座、钻杆组件、高压供气装置和置于底座上的操控室,所述钻杆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远离操控室一侧的钻机升降架、置于钻机升降架上的钻机动力头和连接在钻机动力头下方的钻杆,所述钻机动力头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底座上的卷扬机连接,并由卷扬机控制其沿着钻机升降架上下升降;所述高压供气装置包括螺杆空压机、储气罐和中空加气导管,所述螺杆空压机和储气罐置于底座上,中空加气导管安装在钻机动力头下方,并与钻杆并排设置,所述中空加气导管的进气端通过输气管与储气罐连通,储气罐通过螺杆空压机进行加气补压,在中空加气导管的底部设有喷气头。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钻杆设有两根,采用中空材质,顶部连接输浆管,在每根钻杆底部设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根钻杆并排设置在钻机动力头的下方,并通过钻机动力头带动其同时转动,所述中空加气导管置于两根钻杆之间,其底部高于钻杆10的底部5~10cm;在两根钻杆与中空加气导管之间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固定在钻机升降架上。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在中空加气导管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气头,多个喷气头按上下两排布置,焊接于中空加气导管上,并设置单向阀,两排喷气头间距15~20cm,每排喷气头均匀布置在与钻杆垂直的平面上,上排喷气头出气方向与注气管呈70°夹角,下排喷气头出气方向与注气管呈120°夹角。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包括三个直径大于钻杆及中空加气导管外径的环体,三个环体分别套设在两根钻杆与中空加气导管外部,三个环体通过钢筋焊接为一体,并固定在钻机升降架上。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置于喷气头以上15cm~30cm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冲击的方式进行搅拌桩的施工,向下的气孔,通过高压将地基土底部的粘性土打碎,然后通过向上的气孔,将打碎的粘性土浆液翻至上部填土或砂性土内,经过搅拌,与填土或砂土融合,利用地基下层自身的粘性土进行造浆,以达到密封墙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功能齐全,通过加压充气使得原土体得到充分的扰动切割,使得浆液(泥浆或水泥浆等)与土体能够充分的融合,可以减少、甚至不使用粘土或水泥,使用原软土地基场地底部的粘土自行造浆,对粘土密封墙进行施工,通过增加加压加气冲击装置,可以更快的切割扰动土体,保证了粘土密封墙的成桩质量,大大节约浆液材料,大大提高搅拌桩成桩效率,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0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型材开齿穿条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