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溴化丁基橡胶生产中的溶剂回收系统及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7842.3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7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双;王德恩;葛良国;滕杰;王海矫;栾波;任学斌;王衍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02 | 分类号: | C08J11/02;C08F8/22;C08F210/10;C08F236/08;C08F2/01;C08L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豆贝贝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基橡胶 生产 中的 溶剂回收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溴化丁基橡胶生产中的溶剂回收系统及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对溶剂回收系统改进,在闪蒸罐前设置汽水混合器和胶水静态混合器,可将热水与蒸汽通入汽水混合器中,再与胶液一并通入胶水静态混合器中,对胶液升温,然后再进入闪蒸罐进行闪蒸及后续流程,提高了进入闪蒸罐中的物料温度,提前将部分气化热量给到胶粒与溶剂,并在输送管道中形成胶液液滴与水的分散相,进入闪蒸罐后,迅速气化闪蒸,在胶粒表面形成孔道,并在闪蒸罐内的搅拌作用下进一步减小胶粒尺寸,提高闪蒸脱溶剂效果,减少了胶液挂件现象,从而提高了溶剂回收效率、降低了整体溶剂单耗,并减少挂壁和堵塞,从而减少了堵泵及停工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溴化丁基橡胶生产中的溶剂回收系统及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丁基橡胶(IIR)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气密性和水密性较为突出。溴化丁基橡胶(BIIR)是丁基橡胶(IIR)经溴化改性后得到的产物。在IIR分子中引入溴原子,但未改变IIR的主链结构,因此BIIR具有IIR的一切特性。对BIIR而言,由于溴原子的引入,不但使双键被活化;还产生了新的交联位置大大加快了硫化速度,并且硫化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且使自身的粘性增加,增强了和其他橡胶的相容性;为提高橡胶的机械性和工艺性能,一般加入白炭黑进行补强。BIIR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老化性、耐臭氧性、电绝缘性、减震性和低吸水性。
BIIR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合成橡胶的代表之一,也是新兴的战略物资,被广泛利用于汽车无内胎轮胎、医药制品,橡胶工业制品中。随着BIIR的生产需求的增加,迫切的希望改进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生产运行周期的提升实现的,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把控,减少异常的频率。
BIIR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溴化丁基橡胶(BIIR)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前路提供稳定浓度的胶粒水,溴化工段是整个BIIR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胶液罐工段、脱水工段、卤化进料制备工段、卤化反应与中和工段、溶剂回收工段、水回收与循环工段、添加剂制备工段、排放气洗涤塔工段。
①胶液罐系统提供适当的缓冲停留,以稳定卤化单元的进料,进而根据浆液流入量的平均值来保证反应器进料的连续性,最终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②脱水工段通过定期切换的振动筛将5%左右的胶粒水转变成50%左右的胶粒水,经过螺杆挤出机将其脱至湿固状态的胶粒,等待下步溶胶;
③卤化进料制备工段主要通过冷热己烷进行溶胶,最终配成胶浓在10wt%~30wt%的胶液,以进行下步的溴化反应;
④卤化反应与中和工段包括溴化反应和中和工序,将上工序得到的胶液经过冷却,注入到溴化反应器,在此经过己烷稀释的溴素将会通过上下内插管注入,经过溴化反应的胶液,会存有未反应的溴素和生成的溴化氢,需要通过一定浓度的碱液进行有效的中和。
⑤溶剂回收工段主要包括己烷脱除过程,己烷汽化脱除进行回收,胶液再次成为胶粒水输送至后处理干燥工段进行干燥等。
在此工段,胶液中己烷的脱除程度决定了生产运行周期长短和己烷单耗高低。经过实际的工程经验得知,当在此过程中己烷脱除效果差时,胶液中残留己烷含量高,造成胶发粘,易挂壁、易堵泵,导致降量或被迫停工,严重影响整体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溴化丁基橡胶生产中的溶剂回收系统及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剂回收系统及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能够有效脱除己烷溶剂、降低胶中己烷含量,降低己烷总体消耗成本,并使胶液易输送、减少挂壁和堵塞,减少了堵泵及停工的风险,从而保证了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运行周期,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溴化丁基橡胶生产中的溶剂回收系统,包括:
汽水混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7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