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FNA破解污泥耦合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共消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7403.2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57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满;高宝月;胡玥;付显利;高彦宁;王静静;黄丹;邵明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11/00;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071799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na 破解 污泥 耦合 生物 预处理 秸秆 厌氧共 消化 装置 | ||
一种FNA破解污泥耦合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共消化的装置,属于剩余污泥与秸秆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秸秆池(1)、污泥池(2)、均质池(3)、水解池(4)、厌氧发酵罐(5)、脱水装置(6)、沼液池(7)、亚硝化池(8);利用工艺系统内物料(沼液与发酵液)预处理污泥与秸秆加速水解过程,无需额外投加药剂或购置大型大型设备。具体为利用沼液原位产生内源性的游离亚硝酸(FNA)破解污泥细胞壁释放出胞内有机物,发酵液回流预处理秸秆。具有绿色经济、环境友好、便于连续操作等优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剩余污泥与秸秆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FNA破解污泥耦合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共消化的装置与工艺。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厂和工业废水厂。活性污泥法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理成本约占污水处理总成本的一半。我国的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技术,剩余污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处置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目前大部分秸秆被丢弃或露天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厌氧消化是有效稳定剩余污泥中有机物的技术,同时产生大量的沼气,广泛应用于污泥处理。研究显示剩余污泥的碳氮比较低,不利于厌氧消化。污泥和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以调节碳氮比,提高产气率。但是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难以被微生物快速水解。而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微生物细胞壁是一种稳定的交联结构,严重影响水解速度。因此导致厌氧消化水力停留时间长,厌氧发酵罐体积大,投入产出效益差。
研究显示污泥和秸秆预处理厌氧共消化,可以显著缩短厌氧消化周期。目前研究较多的预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酸处理、碱处理、超声波处理等,上述这些技术需要额外投加药剂或购置大型设备,增加了建设与运营成本。本实用新型利用工艺系统内物料(沼液与发酵液) 预处理污泥与秸秆加速水解过程,无需额外投加药剂或购置大型大型设备。具体为利用沼液原位产生内源性的游离亚硝酸(FNA)破解污泥细胞壁释放出胞内有机物,发酵液回流预处理秸秆。本实用新型具有绿色经济、环境友好、便于连续操作等优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污泥和秸秆厌氧共消化过程中水解速度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FNA破解污泥耦合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共消化的工艺与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低能耗、绿色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FNA破解污泥耦合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共消化的装置,具体包括:秸秆池(1)、污泥池(2)、均质池(3)、水解池(4)、厌氧发酵罐(5)、脱水装置 (6)、沼液池(7)、亚硝化池(8);
秸秆池(1)经由第一物料泵(1-6)、第一流量计(1-7)与均质池(3)连接,污泥池(2)经由第二物料泵(2-9)、第二流量计 (2-10)与均质池(3)连接;均质池(3)经由第三物料泵(3-5) 与水解池(4)连接;水解池(4)经由第五物料泵(4-8)与厌氧发酵罐(5)连接,同时水解池(4)还经由第四物料泵(4-7)分别与秸秆池(1)、污泥池(2)连接;厌氧发酵罐(5)经由脱水装置(6) 与沼液池(7)连接;沼液池(7)经由第六物料泵(7-1)与亚硝化池(8)连接,亚硝化池(8)经由第七物料泵(8-7)与污泥池(2) 连接。
秸秆池(1)设有第一在线温度计(1-1)、第一在线pH计(1-2)、第一在线液位计(1-3)、第一搅拌器(1-4)、第一加热盘管(1-5);
污泥池(2)设有第二在线pH计(2-3)、第二在线温度计(2-4)、第二搅拌器(2-5)、第二在线液位计(2-6)、第二加热盘管(2-8),其中所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7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生态修复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场景应用的纯水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