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4059.1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魏万高;刘锋;卢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15 | 分类号: | A61G7/015;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554309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术后 伤口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包括床体和抬升板,床体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床体远离第一凹槽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靠近第二凹槽一端的两侧槽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之间共同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第一轴承之间的杆体部分与抬升板相连接,抬升板远离转动杆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座,转动座上安装有轴杆,转动座通过轴杆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肿瘤术后病人的伤口护理时,病人身体得到有效的固定,避免病人在进行翻身时因卧姿不准确导致的伤口破裂,进一步地使得术后病人的下肢得到有效的锻炼,操作方便简单,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伤口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手术结束后,形成伤口,而病人容易在病床上翻身导致伤口破裂,进一步地造成伤口感染,传统的伤口护理设备在进行伤口护理过程中,不能有效固定病人,进而使得病人在进行肿瘤手术后伤口护理时,存在着翻身时因卧姿不正确而导致的伤口破裂;且在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过程中,病人的腿部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包括床体和抬升板,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床体远离第一凹槽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第二凹槽一端的两侧槽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共同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第一轴承之间的杆体部分与抬升板相连接,且所述转动杆连接在抬升板前端的下部,所述抬升板远离转动杆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安装有轴杆,所述转动座通过轴杆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中部所对应的床体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抬升板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护栏,所述护栏靠近第二凹槽一端的外侧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护栏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安装有弧形撑。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抬升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第一凹槽并固定连接有脚托。
优选的,所述弧形撑上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第二轴承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弧形撑下端的内部,且所述弧形撑与第二轴承的外环面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下表面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脚托的上表面呈开口状态,且所述脚托的截面呈半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肿瘤术后用伤口护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肿瘤手术后的病人躺在床体上端由抬升板和第二凹槽组成的床面上,根据肿瘤手术后病人的卧姿,控制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的伸缩长度,此时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通过转动座内的轴杆将抬升板抬升并增大倾斜角度,且在到达合适角度时,使第二伸缩杆关闭,进一步的转动把手,把手转动带动螺纹杆在套管的内部转动,使得弧形撑通过第二轴承的转动作用下,弧形撑的方向不发生改变,随之弧形撑向内移动,当弧形撑的下端接触肿瘤手术后病人的身体侧面时,停止转动把手,并进一步地将弧形撑上端的弧形圈部分配合身体进行固定,有利于病人在进行肿瘤手术后伤口护理时,避免病人在进行翻身时因卧姿不正确导致的伤口破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市人民医院,未经铜仁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4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分泌失调用睡眠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建筑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