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3672.1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1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姬华东;郑广浩;王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B82Y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拉伸 气体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传感区、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柔性基底上表面设置叉指电极,叉指电极的两个支腿涂覆导电涂层;在叉指电极的叉指区域滴涂气体敏感材料。该传感器用于可穿戴NO2气体检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氮(NO2)是指高温下棕红色有毒气体。二氧化氮被人体吸入后,对肺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甚至出现肺水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如果有有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检测NO2的传感器,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检测二氧化氮的气体传感器种类繁多,检测灵敏度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气体传感器的不断发展,可穿戴电子技术的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可穿戴电子设备能够顺应和跟随皮肤的变形,它们能够捕获各种基本的机械、热、化学、电和生物信号,显示了未来医疗监测应用的巨大潜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可拉伸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传感区、电极;在柔性基底上表面设置叉指电极,叉指电极的两个支腿涂覆导电涂层;在叉指电极的叉指区域(中心)滴涂气体敏感材料,气体敏感材料用于导通叉指电极同时形成传感区。叉指电极的整体尺寸为长1.5厘米,宽1.0厘米。
叉指电极为有序介孔碳制成,采用F127树脂杂化薄膜通过激光瞬态加热在其上制备出有序介孔碳图案。
优选地,叉指电极的两个支腿涂覆导电涂层,为电极区域,在电极区域涂敷银薄膜,介孔碳表面的薄金属层可以明显降低电极的电阻,降低了传感器无用功功耗。这样也可以让传感器减少因自身产生热量引起温度变化的影响。涂敷的银薄膜也可以起到保护介孔碳电极的作用。将高灵敏度的纳米材料(如MoS2、CuO-ZnO纳米材料)滴涂在传感器的有序介孔碳线型传感区域。在单个传感器中加入纳米材料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缩短响应时间。将纳米材料滴涂在阵列的传感器中,可以检测出混合气体中气体的种类,并计算出相应的体积分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传感器的传感区的面积相对较大,提高了响应灵敏度。其柔性基底可以为传感器提供20%拉伸应变下的机械稳定性,满足穿戴时需要的拉伸强度。在传感区域滴涂气体敏感纳米材料,阵列后也可以在多种气体混合物中识别气体种类并检测出气体浓度,为以后的多种气体检测提供了可行的实例。与工业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制造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和柔性可穿戴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将有序介孔碳用于可穿戴NO2气体传感器中,同时使用叉指电极形式,是的导电过程可控,传感器精度可调,气体敏感材料滴加位置为叉指电极导通位置,使电极更加可控,更有助于减小传感器体积,同时该方法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满足社会的需求。
3)有序介孔碳作为电极材料,具有孔隙排列规则、均匀且易于调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柔性气体传感器一种实施例在硅片上通过F127树脂杂化薄膜加工加工获得的有序介孔碳电极图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柔性气体传感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传感器在传感区滴涂MoS2高灵敏度纳米材料后在室温条件下测试NO2的反应灵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3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