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田中的剩余油气及地热综合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7935.2 | 申请日: | 202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行运;宫振奇;刘强;邹彦荣;周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行运 |
主分类号: | F03G4/00 | 分类号: | F03G4/00;F24T10/20;F24D15/0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田 中的 剩余 油气 地热 综合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中的剩余油气及地热综合回收系统,包括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热交换后的中低温地热水依次通过供热管放热,放热后的地热尾水回灌至回灌井,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外还设置低温发电循环系统;第一路管至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的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包括中低温地热水出口、天然气收集口和石油收集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地下(生产、回灌井系统)、地上(三相分离、多阶梯热交换系统)两个封闭系统的对接、联动,将深部地热能通过地热水携带至地表利用,多工序协调工作解决了油气开发成本过高、不经济的问题,封闭式回收避免了环境污染和供热管网侵蚀破坏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气田中的剩余油气及地热综合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气田开采中的石油为第一目的资源,其次富含的地热可利用取得热能,再借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等制冷剂吸收热能后获得升温、汽化转变成机械动力做功输出电能,中低温地热可直接用作采暖、工业热源等。但目前,个别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双特高”开发阶段,采出液含水量达到了98%,降低了开采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是:1.地热资源在用于供暖、工业热源时,油田的地热水中常伴有石油、天然气等油田化学制品,直接利用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供热管网侵蚀破坏问题;2.另一种远离城市的油田采用地热发电,但是对地热压力和温度要求较高,用于单一发电利用成本较高,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产出率较低;3.现有地热利用方案均只关注地热资源利用,忽视了地热流体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了资源附加值综合经济效益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中的剩余油气及地热综合回收系统,通过地下(生产、回灌井系统)、地上(三相分离、多阶梯热交换系统)两个封闭系统的对接、联动,将深部地热能通过地热水携带至地表利用,在利用地热水的封闭循环不断地将地下储层中剩余的油气资源携带至地表的同时,通过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将其分别分离后通过锅炉燃烧变成热能或电能利用,而将油、气和热能多层次提取之后的地热尾水再回灌至储层中,以保持地层压力,这样便通过往复循环提高了油田采收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气田中的剩余油气及地热综合回收系统,包括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所述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由潜水泵、汽水分离器和汽轮机I及第一路管依次连接构成的循环回路;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热交换后的中低温地热水依次通过供热管放热,放热后的地热尾水回灌至回灌井,所述高温地热发电循环系统外还设置低温发电循环系统,所述低温发电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汽轮机II和冷凝器,所述第一路管通过第二管路向热交换器输送中低温地热水,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第三管路与供暖站相连,供暖站通过第五管路连通至回灌井;所述第一路管至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的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中低温地热水出口、天然气收集口和石油收集口,所述中低温地热水出口与第二管路相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石油收集口外设置有石油储罐,石油收集口通过石油输送管向石油储罐输送石油。
上述方案中,所述天然气收集口外设置有天然气储罐,天然气收集口通过天然气输送管向天然气储罐输送天然气。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凝器外还设置储水器,储水器通过冷凝器进行二次换热蒸发。
上述方案中,所述供暖站前端的第三管路上还设置截止阀I,供暖站后端的第五管路上还设置截止阀II,所述截止阀I的前端设置第四管路连通至回灌井,第四管路上设置截止阀III。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五管路上还并联工业供暖站,所述工业供暖站的一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相连汇入回灌井,所述工业供暖站的前端第六管路上设置截止阀IV,所述工业供暖站与第六管路并联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V。
上述方案中,所述汽水分离器选取工作温度>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行运,未经王行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7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池用入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气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