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82403.1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李亮;范瑾;高骏;朱强中;彭建锋;赵逸新;何军涛;顾倩倩;罗小超;李艳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4;H01B7/18;H01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断芯抗 变形 高承拉 圆形 卷筒 电缆 | ||
1.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包括控制线芯导体(1)、中间垫芯(17)和分组垫芯(19),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芯导体(1)的外表面紧密包裹有控制线芯绝缘层(2),且控制线芯绝缘层(2)的内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聚脂带绕包(22),所述第二聚脂带绕包(22)的内部设置有分组垫芯(19),且分组垫芯(19)的内部穿插有第二麻绳填充(18),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绕包聚脂带(3),且控制线芯导体(1)在第一绕包聚脂带(3)的内部等角度分布,所述第一绕包聚脂带(3)的外端表面连接有第三绕包聚脂带(7),且第三绕包聚脂带(7)的外端表面连接有第一铜丝编织屏蔽层(8),并且第一铜丝编织屏蔽层(8)的外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绕包聚脂带(9),所述第四绕包聚脂带(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绕包聚脂带(6),且第二绕包聚脂带(6)的内部设置有动力线芯绝缘层(5),并且动力线芯绝缘层(5)的内部穿插有动力线芯导体(4);
所述第二绕包聚脂带(6)的外侧设置有第五绕包聚脂带(10),且第五绕包聚脂带(10)的外侧设置有玻纤带绕包(12),所述第五绕包聚脂带(10)和玻纤带绕包(12)之间填充有挤包外护套(11),且玻纤带绕包(12)的外端表面连接有不锈钢丝编织铠装(13),所述第四绕包聚脂带(9)的内端表面贴合有第一聚脂带绕包(20),且第一聚脂带绕包(20)的内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铜丝编织屏蔽层(21),所述第二铜丝编织屏蔽层(21)的内部设置有中间垫芯(17),且中间垫芯(1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麻绳填充层(16),所述第一麻绳填充层(16)的内端表面紧密贴合有挤包绝缘层(15),且挤包绝缘层(15)的内部穿插有航空用软钢丝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包聚脂带(3)在挤包外护套(11)的内部等角度分布,且第一绕包聚脂带(3)的内外两端均通过粘贴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聚脂带绕包(20)和第五绕包聚脂带(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包聚脂带(7)、第一铜丝编织屏蔽层(8)和第四绕包聚脂带(9)的厚度尺寸完全相同,且第一铜丝编织屏蔽层(8)的内外两端表面分别与第三绕包聚脂带(7)和第四绕包聚脂带(9)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带绕包(12)的外端表面呈矩形凸出状结构,且玻纤带绕包(12)通过该凸出结构与不锈钢丝编织铠装(13)吻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断芯抗变形高承拉圆形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麻绳填充层(16)和中间垫芯(17)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第一麻绳填充层(16)在挤包绝缘层(15)的外侧呈环形分布,并且第一麻绳填充层(16)单体之间相互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24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设计照明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金件打磨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