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剪螺栓连接模型教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79356.5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0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军;何春林;龚成中;陈亚东;陈家瑞;刘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吴宏宇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连接 模型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剪螺栓连接模型教具,包括上固定板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环状软垫;下固定板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环状软垫;中间活动板上具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环状软垫;上固定件下端面与上固定板的下端面接触并滑动配合;下固定件与下固定板的上端面接触并滑动配合;可变形螺杆。在教学时,对中间活动板施加拉力,变形螺栓发生形变,带动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产生相应的形变,中间活动板以及上、下固定板的采用透明材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的变形情况,从而便于螺栓抗剪的教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力学模型教具,具体涉及一种抗剪螺栓连接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在受剪螺栓工作原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螺栓杆与孔洞接触的受力状态相对比较抽象和复杂,导致学生在理解该方面力学问题的存在一定的困难,特设计了本实用新型,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受剪螺栓工作原理的教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剪螺栓连接模型教具,通过可变形螺杆以及第一、第三、第二环状软垫的设计,在教学时,对中间活动板施加拉力,变形螺栓发生形变,带动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产生相应的形变,中间活动板以及上、下固定板的采用透明材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的变形情况,从而便于螺栓抗剪的教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剪螺栓连接模型教具,包括:
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环状软垫,第一环状软垫外圈与上固定板接触配合;
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线设置,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外圈与下固定板接触配合,第二环状软垫内圈与第一环状软垫内圈同直径设置;
中间活动板,中间活动板上端面与上固定板的下端面接触配合,下端面与下固定板的上端面接触配合,中间活动板上具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线设置,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同直径设置;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外圈与中间活动板接触配合,第三环状软垫内圈与第一环状软垫内圈同直径设置;
上固定件,上固定件下端面与上固定板的下端面接触并滑动配合;
下固定件,下固定件与下固定板的上端面接触并滑动配合;
可变形螺杆,可变形螺杆穿过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并与第一环状软垫内圈、第二环状软垫内圈以及第三环状软垫的孔壁四周都有间隙,可变形螺杆的一端与上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固定件固定连接;
其中,上固定板、中间活动板和下固定板中的材质都为透明材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可变形螺杆的材质的橡胶或塑料。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透明材质为钢化玻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上固定件、下固定件为螺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上固定件、下固定件为带有螺纹孔的板件,板件通过螺丝孔与可变形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可变形螺杆以及第一、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的设计,在教学时,对中间活动板施加拉力,变形螺栓发生形变,带动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产生相应的形变,中间活动板以及上、下固定板采用透明材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第一环状软垫、第三环状软垫、第二环状软垫的变形情况,从而便于螺栓抗剪的教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9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感器
- 下一篇:一种取样位置可调节的锅炉水取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