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55301.0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9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陶祖文;张智强;何世云;张亮;陈介骄;谭福吉;唐凯;刘振兴;郭淑芬;李明;唐文强;王晨星;伍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47/06;E21B43/22;E21B47/12;E21B47/01 |
代理公司: | 成都百川兴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7 | 代理人: | 王云春;夏晓明 |
地址: | 1000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化 压裂用双公短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还包括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它在防止压裂液腐蚀压力传感器的同时能提高压力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压裂增产配套工具,具体涉及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
背景技术
世界范围内,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以及新近开发的油气田越来越多地采用压裂技术进行储层增产改造,压裂技术已经成为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压裂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金属液罐储存压裂液,通过金属液罐下方蝶阀控制液罐开闭,从而对压裂混配车进行供液。
但是,目前现场采用人工观测金属压裂液罐液位存在估值不准确、人员上下罐跌落风险、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8587156 U,授权公告日:2019.03.08)公开一种压力测量短接,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压力传感器,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油管内螺纹和油管外螺纹,所述的外壳的结构包括上接头、筒体、下接头和中心管,上接头和下接头通过螺纹和密封圈密封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中心管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上接头和下接头上,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从而在筒体和中心管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密封空间,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驱动压力传感器的电路板均设置在该环形空间内,压力传感器共有两个,两个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下接头上,下接头上与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对应设置有一个内压通道和一个外压通道,内压通道与中心管内相连通,外压通道与筒体外侧相连通,所述的上接头上设置有接线头,用于供电的电缆连接在接线头上从而为所述的电路板和压力传感器供电。该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解决了人工观察存在估值不准确、人员上下罐跌落风险、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但流经该压力测量短接的流通会通过内压通道与压力传感器接触,由于压裂液为酸性液体,容易对压力传感器腐蚀,造成压力传感测量精度降低及使用寿命变短,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更换,作业成本较高。
为此,期望寻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还包括:
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
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
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一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
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二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
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
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
还包括:
出液口,其设置于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5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