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散热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4892.5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业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556;H01M10/6565;H01M10/663;H01M10/617;H01M50/251;H01M50/204;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 箱式 系统 散热 风道 结构 | ||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散热风道结构,包括集装箱箱体,箱体内设多个电池簇,电池簇外侧与上方位置处的箱体内设有预留空间,散热风道结构由工业空调及等截面风道构成,工业空调与等截面风道均设在预留空间内,等截面风道包括导流风箱、多个连接风箱、回风风箱,连接风箱设在导流风箱与回风风箱之间且三者相互连通;连接风箱的底板中部各开设连接风箱出风口,回风风箱的底板中部开设回风风箱出风口,多个连接风箱出风口的面积沿着从导流风箱到回风风箱的方向依次逐渐减小,回风风箱出风口的面积小于多个回风风箱出风口中面积最小的回风风箱出风口的面积。热交换均匀;电池簇使用安全;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连接牢固,气密性优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散热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是电网中用于提高常规能源发电与输电效率以及削峰填谷的必不可少重要部分,同时储能系统也可以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系统一并组成智能风光储电网系统,有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电能质量以及体现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的储能系统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主要包括集装箱以及设置在集装箱内的多个电池簇,同时还在集装箱内集成安装了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等核心部件。其中,每一电池簇中均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之间通过串联和/或并联之后接入储能变流器。现有集装箱式一体式的电池储能系统由于运输方便并且能适宜各种环境,因而具有便于模块化扩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但是,这种集装箱式的电池储能系统在其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弊端:由于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内设置有大量的磷酸铁锂电池,随着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不断产生热量,如果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散热作业,大量的热量便会积聚在集装箱箱体内,造成箱内温度不断升高,而由于上述电池的工作环境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一旦温度过高对电池各方面的性能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其性能和循环寿命,甚至可能引发热失控,造成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而现有技术的电池储能系统往往采用柜式工业空调散热,这种散热结构的不足是:由于空调内部循环中出风口与系统进风口距离较近,而箱体体积较大,使得空调送出的冷风在箱体内会存在明显热梯度,这会造成电池储能系统中处在不同位置的电池产生较大的温差。极端情况下电池储能系统箱体内部会产生热短路,而一旦在一个电池簇中诱发了热失控之后,会在整个电池系统中间蔓延,最后形成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目前,一些生产厂家也对现有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的散热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柜式工业空调的上方连通有一大型储能系统风道,风道设置在电池簇的上方并大多采用吊顶结构,该风道采用等截面方式设计且在其下方设置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出风口,但是当冷风从工业空调进入到风道内后,与空调距离较近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少,而随着冷风在风道内不断向前输送,从与空调距离较远的出风口吹出时,其出风量大,由于不同出风口的出风量不均等,进而导致电池簇温差增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的连接管道之间多采用断面法兰面连接,还存在零部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不方便,效率低的弊端。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散热风道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对不同位置的组合电池单元能够进行等量均匀的降温散热作业从而有效保障整体储能系统的工作性能、有助于快速调节出风口的大小而得以保障输送风量的快速可调性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散热风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4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L自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爆条的电气开关柜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