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16085.9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1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凯;罗凯捷;吕宁;郭少鹏;和沛原;王辛男;张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1D50/00;B01D53/0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2018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电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热量输送装置、土壤堆体,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热量输送装置输入端相连,所述热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在土壤堆体内,所述土壤堆体上覆盖有保温装置,所述土壤堆体内还设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通过热风管固定连通在喷淋管冷却塔底部的入口。本实用新型待处理的土壤按批次堆置为棱台状堆体,并通过埋置于土壤堆体内的加热装置对土壤进行加热,通过离心引风机产生的负压对脱附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进行收集,并通过配套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并通过配套的排气烟囱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当前,我国存在较多的污染场地,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有机类污染场地,包括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如氯代烃、苯系物等)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含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等。
对于有机污染类场地,以及部分挥发性较强的重金属(如汞)污染场地而言,热脱附是一种有效而彻底的治理手段。热脱附分为原位热脱附和异位热脱附,原位热脱附一般面临升温慢、修复效果评估难等困难而应用相对较少,目前应用较多的异位热脱附多为高温窑炉热脱附的形式,面临投资大、周期长、占地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加热装置、热量输送装置与废气处理装置在不同的处理批次间可重复利用或快速更换,以便实现一种低成本、快周期、占地少的新型异位热脱附方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土壤堆体,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热量输送装置输入端相连,所述热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在土壤堆体内,所述土壤堆体上覆盖有保温装置,所述土壤堆体内还设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通过热风管固定连通在喷淋管冷却塔底部的入口,所述喷淋管冷却塔顶部的出口通过热风管连通在废气处理装置上,所述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热风管连接在离心引风机上,所述离心引风机的出口端与排气烟囱的入口端相对。
优选地,所述土壤堆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布在土壤堆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信号线连接在多通道显示器上。测温传感器能够将土壤堆体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实时传送到多通道显示器上。
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纤维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纤维过滤器的入口与喷淋管冷却塔的出口连通,所述纤维过滤器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出口连接在离心引风机上。
优选地,所述热量输送装置设置在土壤堆体的中下部,所述抽风管设置在土壤堆体的中上部。
优选地,所述土壤堆体的土壤颗粒直径不大于30毫米。
优选地,所述热量输送装置为可伸缩的三防布风管。
优选地,所述热风管为三防布风管,所述热风管管内设置有内衬螺旋钢丝。
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为耐高温的三防篷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建堆电热脱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待处理的土壤按批次堆置为棱台状堆体,并通过埋置于土壤堆体内的加热装置对土壤进行加热,通过离心引风机产生的负压对脱附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进行收集,并通过配套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并通过配套的排气烟囱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一批次堆体处理完毕后,可快速重新建堆,进行下一批次的土壤的处理,加热装置、热量输送装置与废气处理装置在不同的处理批次间可重复利用或快速更换,从而显著缩短修复周期、降低修复成本,并减少修复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16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