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03077.0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吴飞;谢丰茜;王金龙;岳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9/38;H01H9/44;H01H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断口 接触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绝缘框架、磁吹单元、导弧回路单元和灭弧单元,所述磁吹单元和导弧回路单元位于绝缘框架内,所述磁吹单元包括对称布置于绝缘框架内部的两个磁吹线圈组件,所述磁吹线圈组件具有外延的第一引线端子和第二引线端子,所述磁吹线圈组件上方设置有主回路线排,所述第一引线端子与主回路线排连接,所述导弧回路单元通过第二引线端子与磁吹线圈组件连接,所述导弧回路单元包括引弧片,所述灭弧单元包括引弧角,所述引弧片与引弧角搭接。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器灭弧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分断电流电弧效果好、熄灭电弧时间短、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维护方便、制造及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压直流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主要用于直流接触器与直流断路器中,也可用于电力、冶金、矿山、石油、交通运输等中压直流配电设备中。
背景技术
研究如何快速熄灭电弧对直流接触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接触器开断过程的灭弧速度,减小触头间燃弧时间能有效减轻电弧对接触器触头的烧蚀。提高直流接触器的开断能力,减小触头燃弧时间可为中压直流接触器的设计和开发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包括提高接触器短时耐受电流能力、提升短路接通电流能力、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降低接触器运行维护成本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电流直流接触器多采用磁吹灭弧技术,为增强吹弧效果,磁吹线圈通常采用单磁吹线圈结构,并增加磁吹线圈匝数。然而,这种结构在双断口回路中磁吹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两个分断容量不均衡;且磁吹线圈体积过大,既不利于接触器的小型化设计,也难以降低接触器设计开发、制造和运行维护成本;或者受限于安装空间、接触器结构尺寸制约,采用永磁体磁吹装置,导致大电流分断吹弧效果不佳,且需区分极性,直接影响接触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绝缘框架、磁吹单元、导弧回路单元和灭弧单元,所述磁吹单元和导弧回路单元位于绝缘框架内,所述磁吹单元包括对称布置于绝缘框架内部的两个磁吹线圈组件,所述磁吹线圈组件具有外延的第一引线端子和第二引线端子,所述磁吹线圈组件上方设置有主回路线排,所述第一引线端子与主回路线排连接,所述导弧回路单元通过第二引线端子与磁吹线圈组件连接,所述导弧回路单元包括引弧片,所述灭弧单元包括引弧角,所述引弧片与引弧角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磁吹线圈组件包括磁吹线圈和磁吹铁芯,所述磁吹线圈通过磁吹铁芯安装在绝缘框架上,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第二引线端子分别由磁吹线圈的两端部外延。
进一步的,所述导弧回路单元包括一对引弧片和一对导弧体,所述导弧体通过导弧体固定座安装于对应磁吹线圈组件上方,所述导弧体固定座一侧设有黄铜嵌件,所述磁吹线圈组件的第二引线端子与对应侧导弧体固定座上的黄铜嵌件连接,所述引弧片连接在导弧体端部。
进一步的,上述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还包括静弧触头和动触头组,所述静弧触头设置在导弧体上表面,所述动触头组位于导弧体上方,且布置于两个导弧体之间,所述动触头组两端设置有动弧触头,且动弧触头与对应侧导弧体上的静弧触头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单元还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可拆卸连接于绝缘框架上,所述引弧角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灭弧室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的两端部设有弧室扣锁机构,所述绝缘框架对应设置有与弧室扣锁机构配合的卡槽;所述弧室扣锁机构包括锁位杆、反力弹簧、弹簧片和按钮,所述锁位杆一端通过反力弹簧安装于绝缘框架的卡槽处,另一端通过弹簧片与按钮连接,所述按钮安装于灭弧室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凹槽结构的绝缘侧板围合而成,且两个绝缘侧板之间夹设有若干平行布置的灭弧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3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充电器外壳
- 下一篇:一种智力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