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动式自立共壁脱硝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8961.1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8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星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梁晨 |
地址: | 100144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动 自立 共壁脱硝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自立共壁脱硝反应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反应器本体两侧的第一进口烟道和第二进口烟道和催化剂;所述第一进口烟道的顶部通过第一帽罩连通第一反应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烟道连通第二进口烟道,所述第二进口烟道的顶部通过第二帽罩连通第二反应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的底部通过出口烟道连通外界;采用本实用新型,优化反应器本体与烟道的建筑结构,节省材料,控制建造成本;S型排布烟气处理通道,多重脱硝处理,提高处理效果;不增加高度,实现了反应器的增效,减少风荷载,提高设备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自立共壁脱硝反应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对于电力行业提出了相当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随后,也对中小型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脱硝工艺主要采用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是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气在300-400℃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或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工艺。
目前,工业窑炉在实际使用中,炉膛内燃料的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直接排出,炉后没有省煤器、空预器等换热降温设备,烟气温度较高,在高温工况下,氮氧化物的生成浓度较高,若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工艺,一方面效率难以达标,另一方面较高的氨逃逸浓度对后端工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其脱硝效率一般可实现90%,其也是目前主流的脱硝工艺。但是, SCR工艺由于使用催化剂,需要设置独立的催化剂反应器,使用传统电厂中的脱硝系统,工程投资费用高、运行成本高、施工和建设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降低反应器高度、减小风荷载影响,并且成本可控的脱硝反应器。
一种联动式自立共壁脱硝反应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反应器本体两侧的第一进口烟道和第二进口烟道和催化剂;
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两侧壁与第一进口烟道和第二进口烟道实现共壁建造;所述第二进口烟道的两侧壁与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实现共壁建造;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内部均设置有若干催化剂架板,所述催化剂设置在催化剂架板上;
所述第一进口烟道的顶部通过第一帽罩连通第一反应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烟道连通第二进口烟道,所述第二进口烟道的顶部通过第二帽罩连通第二反应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的底部通过出口烟道连通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顶部与第一帽罩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气流均布器,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顶部与第二帽罩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气流均布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帽罩内的第一气流均布器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帽罩内的第二气流均布器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帽罩的外部壳体设有第一倾斜部,第二帽罩的外部壳体设有第二倾斜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的外壁上对应催化剂的位置,开设有门板;所述门板铰接在反应器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反应器本体实现了与第一进口烟道和第二进口烟道共壁,第二进口烟道实现了与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共壁,建筑结构方面,优化设计,减少支架脚架使用,减少了建造成本;使用第一帽罩与第二帽罩配合连接烟道,连通整个脱硝处理反应通道,待处理烟气,从第一进口烟道呈型路线,穿过第一反应器本体和第二反应器本体,利用催化剂,双重脱硝处理,最终通过出口烟道通往后端设备;整体上,不增加反应器高度前提下,实现多重脱硝净化,减少风荷载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8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