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蛙类繁殖与卵块孵化多用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3628.1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0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简少卿;柏鑫;何思铭;罗小红;欧阳冬冬;黄培荧;赵大显;洪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郑海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繁殖 卵块 孵化 多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蛙类繁殖与卵块孵化多用槽,该多用槽包括圆筒、繁殖槽和水管,所述繁殖槽套于圆筒内,且可以进出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若干个透光窗口;所述繁殖槽由孵化板、固定环组成,所述孵化板上面分布了若干排透气孔;所述孵化板卷在固定环上,通过绳子穿过孵化板上下两侧边的透气孔固定形成圆筒状的繁殖槽;所述水管穿过繁殖槽,通过绳子穿过孵化板上下两侧边的透气孔与固定环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一槽两用,既可以作为繁殖槽用,又可以作为孵化槽,孵化板卷起后可作为繁殖槽,展开后可直接作为孵化槽,减少卵块挪动,提高孵化率;同时一个孵化槽只进入一对种蛙,可以有效防止种蛙在繁殖期间的打架行为,提高繁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蛙类繁殖与卵块孵化多用槽。
背景技术
棘胸蛙(
目前,不管是在棘胸蛙还是在黑斑蛙的人工繁殖过程中,雄蛙和雌蛙在繁殖池自由抱对时,易受到种群中其它竞争蛙的干扰,甚至打架,导致部分种蛙受伤,严重影响种蛙的成活率和繁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设计了一种蛙类繁殖和卵块孵化多用槽,实现一槽两用,既可以作为繁殖槽,又可以作为孵化用,提高蛙类的繁殖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蛙类繁殖与卵块孵化多用槽,包括圆筒、繁殖槽和水管,所述繁殖槽套于圆筒内,且可以进出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了若干个透光窗口;所述繁殖槽由孵化板、固定环组成,所述孵化板为软性泡沫塑料材质,呈长方形,上面分布了若干排透气孔;所述孵化板卷在固定环上,通过绳子穿过孵化板上下两侧边的透气孔固定形成圆筒状的繁殖槽;所述孵化板的宽度和固定环的周长相同;所述水管穿过繁殖槽,通过绳子穿过孵化板上下两侧边的透气孔与固定环固定;所述水管的两端套有双通带阀门接头,可用于连接水管;所述水管上分布了滴水孔。
进一步所述圆筒的长度与孵化槽长度一致;
进一步所述圆筒为硬质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水管长度大于圆筒长度。
进一步所述蛙类包括棘胸蛙和黑斑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繁殖季节将本实用新型置于蛙繁殖场所,由于棘胸蛙或黑斑蛙的生活、繁殖习性,其种蛙自由配对后进入孵化槽内,每个孵化槽内只进入一对种蛙,通过透光窗口观察孵化槽内情况,同时开启水管一端的开关,水流会从滴水孔进入孵化槽内,为种蛙提供湿润的环境,待种蛙产卵后,会黏附于孵化板上,将孵化槽从圆筒内取出,解开绳子,使孵化板展开成平板状,之后倒置于孵化池内进行孵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一槽两用,既可以作为繁殖槽用,又可以作为孵化槽;
(2)一个孵化槽只进入一对种蛙,可以有效防止蛙在繁殖期间的打架行为,提高种蛙成活率;
(3)水管滴水可以为蛙提供湿润的环境,模拟蛙野外繁殖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3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