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水体循环的湖区景观坝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2845.2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莉;申青松;崔潇;龙徐大双;戴林瀚;王振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7/00;E03B1/0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彭立琼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水体 循环 湖区 景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湖区景观坝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水体循环的湖区景观坝体结构,包括设置有迎水面、背水面和溢水结构的坝体、设置在背水面一侧的水循环系统以及安装在溢水结构处的出水管,所述水循环系统依次穿过背水面、迎水面与出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耐久性好,运行安全可靠,亲水和景观效果俱佳,且可以实现自动水体循环溢流效果的景观坝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水体循环的湖区景观坝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水利理念的提出,也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对水景观、水生态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城市景观湖泊建设中的坝体结构,除了要满足坝体挡水、坝体溢流等基本功能外,对坝体在溢流效果、景观性、亲水性、生态性等方面也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城市湖泊中一般用到的景观坝体有:混凝土坝、钢坝、橡胶坝、气盾坝等,坝体表面呈现的钢结构、混凝土或浆砌石结构往往过于生硬、生态景观效果差,坝体溢流需要依靠上游来水,一旦上游无来水,则不能形成水体溢流的效果,景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水体循环的湖区景观坝体结构,耐久性好,运行安全可靠,亲水和景观效果俱佳,且可以实现自动水体循环溢流效果的景观坝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水体循环的湖区景观坝体结构,包括设置有迎水面、背水面和溢水结构的坝体、设置在背水面一侧的水循环系统以及安装在溢水结构处的出水管,所述水循环系统依次穿过背水面、迎水面与出水管连接。
通过水体循环系统将背水面下游湖区水体抽入迎水面上游湖区,使水体循环,水体循环管道出水口通过坝顶处的溢水结构处出水形成景观跌水,有效的提高坝体的景观性。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坝身下游侧的水泵,与水泵连接且贯穿坝体的第一给水管、与第一给水管输出端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连接的第二给水管;所述第二给水管的输出端与出水管连接。
水泵将下游湖区的水体抽入第一给水管,然后通过连接和第二给水管将水体供给给出水管,使得出水管的水从坝体顶部的溢流结构处出水形成景观跌水,达到跌水水帘的效果。
在所述背水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景观区;所述背水面呈倒悬结构,所述第一景观区倾斜设置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其中a<90°。
当水体从出水管流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垂直下落,与水平方向形成一个90°的夹角,由于第一景观区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且向背水面一侧倾斜,这使得水体所形成的景观跌水在位于第一景观区远离坝体的一侧,不会对第一景观区进行冲刷,从而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还包括与背水面连接的消力池,所述水泵安装在消力池内。
为了加强夜间景观效果,在所述消力池还安装有投光灯,其中投光灯发出的光线照射在第一景观区。在夜间投光灯发出灯光照射在第一景观区,与跌水水帘配合加强夜间景观效果。
所述投光灯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坝体的长方形且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采用灯带替代投光灯一种加强夜间景观效果的方案,在所述第一景观区远离背水面的一侧设置有灯带。
所述溢水结构包括多个设置且均匀安装在坝体顶部的溢流体;所述溢流体的顶面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出水管远离第二给水管一端的通孔。所述出水管的数量、通孔的数量以及第二给水管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一给水管同时向第二给水管、出水管供水,从而使得多根出水管同时出水形成景观跌水。
在所述溢流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景观区,所述第一景观区和第二景观区均采用PC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2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