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36283.4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6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唐成;唐铭泽;王淑军;陈勇;盛婷钰;刘华;吴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渊众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勤茂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国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思迈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意渊工业大数据平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20 | 分类号: | F16M1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宁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互联网 数据 服务器 保护装置 | ||
1.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包括服务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1)的底部固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部设有缓冲组件(7),所述缓冲组件(7)底部设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4)转动连接有双头螺柱(5),所述双头螺柱(5)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把手(6),所述底座(3)的内部设有移动组件(8),所述底座(3)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支撑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支座(701)、滑槽(702)和弹簧(703),所述支座(701)的底部通过滑槽(702)与底座(3)的顶部间隙配合,所述支座(701)的左右两端与滑槽(702)的内壁左右两端均通过弹簧(703)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8)包括第一套筒(801)、竖板(802)、横槽(803)、万向轮(804)、斜板(805)、销轴(806)和扭力弹簧(807),两个所述第一套筒(801)的内壁分别与双头螺柱(5)的外壁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801)的上下两端均固接有竖板(802),位于上方的所述竖板(802)的顶部通过横槽(803)与底座(3)的内壁底部间隙配合,所述位于下方的所述竖板(802)的底部贴合有万向轮(804),所述万向轮(804)的外端固接有斜板(805),两个所述斜板(805)的外端均通过销轴(806)与底座(3)的内壁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销轴(806)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807),所述扭力弹簧(807)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斜板(805)和底座(3)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801)关于双头螺柱(5)轴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竖板(802)与横槽(803)构成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9)包括支板(901)、第一圆杆(902)、第二圆杆(903)、第二套筒(904)、螺纹杆(905)、卡套(906)和竖槽(907),两个所述支板(901)的内端通过第一圆杆(902)与底座(3)的左右两端转动相连,所述支板(901)的顶部通过第二圆杆(903)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904),所述第二套筒(90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05),所述螺纹杆(905)的顶部过盈配合有卡套(906),两个所述卡套(906)的内端分别通过竖槽(907)与底座(3)的左右两端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渊众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勤茂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国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思迈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意渊工业大数据平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渊众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勤茂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国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思迈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意渊工业大数据平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62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光机加装刷毛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极的电扇摇摆周期测量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