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98104.2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旭;申许民;李胜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95;H01B7/22;H01B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8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工业 联网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固定连接有内保护套,所述内保护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等距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外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屏蔽层、绝缘护套、外保护套、阻燃层和耐磨层,所述外保护套上开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铁丝,所述耐磨层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加强筋。该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通过屏蔽层的设计,有效提高电缆的抗电磁性能,防止电气线路上的电磁噪声干扰,保证电缆自身的信号不受干扰,有效提高电缆的抗撞击性能,在收到撞击时进行缓冲,确保电缆的安全性,有效提高电缆的强度,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电缆的耐高温和耐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
工业物联网是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随着工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因此电缆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现有的电缆存在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差,电磁的辐射或传导会干扰电缆的正常使用,且电缆耐磨和耐高温性能较差,并且电缆的强度较低,易折断或损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差,且电缆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固定连接有内保护套,所述内保护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等距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外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屏蔽层、绝缘护套、外保护套、阻燃层和耐磨层,所述外保护套上开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铁丝,所述耐磨层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内保护套为热缩护套管,所述内保护套内壁涂有螺旋形热熔胶粘剂,所述屏蔽层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绝缘护套的材质为高机械能TPEE材料,所述外保护套的材质为耐磨橡胶。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关于内芯的圆心环形等距设置有8个,且弹性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弹性体和相邻的另一弹性体间的距离小于弹性体的直径,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优力胶。
优选的,所述阻燃层为防火阻燃涂料。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为耐磨涂料。
优选的,所述铁丝的直径大于外保护套厚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通过屏蔽层的设计,有效提高电缆的抗电磁性能,防止电气线路上的电磁噪声干扰,保证电缆自身的信号不受干扰;
2、该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通过加强筋和弹性体的配合使用,有效提高电缆的抗撞击性能,在收到撞击时进行缓冲,确保电缆的安全性,且增设的铁丝,有效提高电缆的强度,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3、该抗电磁干扰的工业物联网电缆,通过阻燃层和耐磨层,有效提高电缆的耐高温和耐磨效果,且通过绝缘护套的设计,确保电缆的绝缘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芯;2、内保护套;3、弹性体;4、屏蔽层;5、绝缘护套;6、外保护套;7、阻燃层;8、耐磨层;9、通孔;10、铁丝;11、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8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枪控制的调压柱塞泵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