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压护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9991.2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杏笑;魏燕恒;杨航;麦剑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03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护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压护具,包括柔性层、弹性件,所述柔性层设有作用面和连接面,所述作用面设有连接部,所述作用面内弯并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面上,所述柔性层内侧形成作用空间,所述弹性件在所述作用空间且固定在所述作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以快速固定在患者身上,降低肢体所受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减压护具。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中,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容易患压疮,尤其是关节处,防止压疮发生的最佳举措是选择适宜的护理用具,采用有效的减压措施。临床上常将软垫置于上下肢关节处,以起到减压的作用。但在使用时,常因软垫数目较多,病床显得凌乱,且操作费时费力,软垫不容易固定,病人在被动翻身及下肢活动时,软垫易滑出,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双腿之间所夹软垫还易被大小便污染;软垫长期使用后变得干瘪,扁平,不再有减压作用,需要更换整个软垫,给患者生活及医疗护理操作造成不便,同时也增加医疗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护具,其特点是快速固定在患者身上,降低肢体所受压力。
其技术方案如下:
减压护具,包括柔性层、弹性件,所述柔性层设有作用面和连接面,所述作用面设有连接部,所述作用面内弯并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面上,所述柔性层内侧形成作用空间,所述弹性件在所述作用空间且固定在所述作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作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粘扣钩面,两个第二粘扣钩面在所述弹性件上排列,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粘扣毛面,两个所述第二粘扣毛面在所述作用面上排列,所述第二粘扣钩面粘合所述第二粘扣毛面。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层至少一侧的中部向内凹陷且平滑过渡,将所述作用面的一侧边缘分成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各有一个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层包括透气层和连接层,所述透气层和所述连接层紧密贴合,所述作用面位于所述透气层,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连接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第一粘扣钩面,所述连接层为第一粘扣毛面,第一粘扣钩面粘合第一粘扣毛面。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设有气孔,多个所述气孔在所述透气层上均匀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椭圆状的生物硅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在患者身上安装减压护具,以肘部为例,先将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层的作用面上,然后将柔性层平铺,作用面朝上,连接面朝下,将患者的肘部挪至柔性层上,并且肘部最下方对准弹性件,再将作用面两侧向上翻折,一侧的作用面叠在另一侧的连接面上,通过连接部连接,柔性层的内侧为作用空间,此时肘部处于作用空间。减压护具有良好的减压作用,弹性件受压缓冲,不易变形,减少对皮肤摩擦,减轻局部压力,能够很好地保护患者肢体;减压护具固定方便快捷,需要对兴奋躁动患者进行约束时,减压护具可快速套于手、足等部位,操作安全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减压护具俯视图;
图2是减压护具底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9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梳妆凳
- 下一篇:一种多重防护的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