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8827.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魏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宜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发射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包括封焊管体、LD、透镜、调节环以及光纤传输组件,LD的发射端套设于封焊管体的后端内,LD位于封焊管体外的部分侧向凸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前端面与封焊管体的后端面封装连接;透镜设置于封焊管体内且位于LD的前方;调节环的后端与封焊管体的前端连接;光纤传输组件的后端固定套设于调节环的前端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组件采用TO同轴封装,结构更稳定,输出光波动更小,发光效率更高,同样输出功率条件下,驱动电流更小,发热量更小,所需的散热结构也更简单;跟固定透镜的TO器件相比,因为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采用了LD发光体和TO分离的结构,组装更加灵活,耦合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
背景技术
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的波长范围为300nm~700nm,即近紫外到近红外的波长范围,该波长范围包含近紫外、蓝光、红光、近红外等几种波长,目前的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主要用于烤胶、信号采集等领域。目前的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大多数为蝶形封装,存在体积较大,无法在小型设备使用的问题,还存在发光效率低,运行电流大,需要配置很大的散热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旨在设计一种体积较小且发光效率高的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紫、红外光发射次组件,包括:
封焊管体,沿前后向延伸;
LD,所述LD的发射端为朝前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封焊管体的后端内,所述LD位于所述封焊管体外的部分侧向凸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前端面与所述封焊管体的后端面封装连接;
透镜,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封焊管体内且位于所述LD的前方,所述透镜与所述LD呈同轴布置;
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为沿前后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调节环的后端与所述封焊管体的前端连接;以及,
光纤传输组件,为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光纤传输组件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环的前端内,且在所述光纤传输组件与所述调节环相固定之前,所述光纤传输组件与所述调节环之间能相对前后移动调节,所述光纤传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透镜前方的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透镜呈同轴布置。
可选地,还包括沿前后向延伸的管体外套,所述管体外套的前端套设于所述封焊管体的后端外,所述LD的接收端位于所述管体外套外,其中,所述管体外套为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管体外套内,所述管体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朝前的第一环形限位面,所述第一环形限位面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后方,所述第一环形限位面与所述环形凸台的后端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LD为波长是300nm~70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和/或,所述透镜为光学玻璃透镜。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台的前端面与所述封焊管体的后端面之间为封焊固定。
可选地,所述调节环的后端面与所述封焊管体的前端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环的后端面与所述封焊管体的前端面之间为激光焊接固定;和/或,
所述封焊管体的前端面包括连接区和限位区,所述连接区与所述调节环的后端面连接,所述限位区位于所述连接区的内侧,且所述限位区与所述光纤传输组件的后端在前后向上相对。
可选地,所述光纤传输组件还包括:
适配器金属件,为沿前后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适配器金属件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环的前端内;以及,
套筒,为沿前后向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适配器金属件的前端内,所述插针为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插针的后端插设于所述套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宜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宜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8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