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4722.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桂英剑;王永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211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模 具用顶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的顶部、阶梯槽部、凸出部、底部,所述顶部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
背景技术
锻造时,需要在锻造模具型腔周喷涂石墨(Graphite)进行润滑模具。但是,石墨喷到型腔的同时,石墨混合着氧化皮,流进顶杆与顶杆孔之间的间隙中,随着石墨的堆积,锻造200~300件工件时,模具下顶杆会出现卡死现象。随之而来会产生如下不利后果:
1.导致顶杆无法工作,工件无法靠顶杆从模具中顶出。
2.造成锻件报废。
3.生产停机。
4.高温锻件若无法及时顶出,长时间滞留在模具中,对模具表面造成损伤。
5.顶杆弯曲而无法使用,顶杆寿命降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顶杆在使用中的卡死现象并避免后续的不利后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前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以解决顶杆卡死的技术问题,延长顶杆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的顶部、阶梯槽部、凸出部、底部,所述顶部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
优选地,所述顶部沿着中轴线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H1;所述阶梯槽部的远离所述顶部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二长度H2;所述凸出部的远离所述顶部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的所述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三长度H3;
所述顶杆的总长度为H;满足如下关系:第一长度H1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3-H2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H3≥H/2。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径d1、第二直径d2、第三直径d3、第四直径d4根据辊锻模具的尺寸设计,与所插入的顶杆孔相适配;d1-d4均在10mm-40mm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径d1比所述顶杆孔小0.5-1mm。
优选地,d1d3。
优选地,H1为20mm,H2为105mm,H3为175mm,H为445mm、455mm或508mm。
优选地,d1为29.2±0.1mm,d2为25.2±0.1mm,d3为27.2±0.1mm,d4为22±0.1mm。
优选地,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一端面边缘形成第一倒角,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凸出部的第二端面边缘形成第二倒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倒角尺寸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1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尺寸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5mm。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辊锻模具用顶杆,有效解决石墨堆积的问题,避免顶杆卡死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顶杆和锻件报废的后果。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立体图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4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或自动化机构线束张紧装置
- 下一篇:沥青加热管吹气清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