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风向随动式矿道导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3529.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秦江涛;陈婧;詹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E21F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向 随动式矿道导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向随动式矿道导风装置,属于矿道通风技术领域。包括:底管体;其包括底安装管和连接托板;底安装管为圆柱状管路;连接托板呈环形固接设于圆柱状底安装管的一端外壁;导向管体;其包括一个导向弯管;导向弯管为呈90°角弯折的管路;导向弯管的一端具有能够接收外部水平风的通风口,导向弯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端管,连接端管的外壁与连接托板之间装配有轴承体;风向标体;其固接设于所述导向管体的顶端;所述风向标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风口的朝向所处的直线处于同一平面。该装置能够有效适应风平向吹动的特点,同时可使矿道的进风口能够始终对准风向,从而将风更高效地传导至进风道,大大提升了功能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向随动式矿道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矿道内的通风一般采用独立设置的进风道和出风道,由于矿道位于地下,因此地面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通常为向下;而且,由于风通常为水平运动,这就导致风进入风口的效率不高,矿道内换风效率不高。同时风向也随季节等因素变化,单一方向的进风口不能有效保证进风效率。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向随动式矿道导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矿道通风口换风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风向随动式矿道导风装置,包括:
底管体;其包括底安装管和连接托板;所述底安装管为圆柱状管路;所述连接托板呈环形固接设于圆柱状所述底安装管的一端外壁;
导向管体;其包括一个导向弯管;所述导向弯管为呈90°角弯折的管路;所述导向弯管的一端具有能够接收外部水平风的通风口,导向弯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端管,所述连接端管的外壁与所述连接托板之间装配有轴承体;
风向标体;其固接设于所述导向管体的顶端;所述风向标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风口的朝向所处的直线处于同一平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底管体还包括底管连接座;
所述底管连接座一体设于所述底安装管远离所述连接托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风向标体包括平衡杆、箭头端和箭尾端;
所述箭头端和所述箭尾端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其中所述箭尾端的受风面积大于所述箭头端的受风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箭头端的指向与所述通风口的朝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箭头端的指向与所述通风口的朝向相反;
所述箭尾端的朝向与所述通风口的朝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体的顶端固接设有一条同步连接杆;
所述平衡杆与所述同步连接杆相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连接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轴承体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装置能够有效适应风平向吹动的特点,同时可使矿道的进风口能够始终对准风向,从而将风更高效地传导至进风道,大大提升了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3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